本書以《陽明心學與明代內閣政治》為題,主要從歷史的角度探討中晚明陽明心學流行的社會背景,以及學派中人的政治理念和活動。主要采用歷史學的實證方法,對前人提出的一些觀點進行了辯駁。如針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后轉向覺民行道的看法,認為王陽明的弟子群體以地方上的中下層士人,具體來說則是舉人、生員為主,因而王陽明的傳道路線應當歸結為“覺士行道”。而在政治上,王陽明頓悟之后也并未放棄對朝廷局勢的關心?!按蠖Y議”之際,王陽明曾向其在朝的弟子表明自己的立場,并試圖通過這些弟子來對政局加以引導。其講學傳道之際著眼于中下層士人之培植,也正是出于對這些弟子將來入仕之后能夠挽救政治之頹勢的期待。而心學所針對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政治主體的士大夫階層自身之弊病。在當時的政治體制下,此種弊病之最明顯的歸結,便是內閣之專權植黨、排斥異己。陽明學派自陽明起便提倡士大夫分權共治的精神,其后學亦承襲了此種理念。自嘉靖以后,學派中人或抵制內閣而屢遭打擊,或入主內閣而興盛一時。進入萬歷后,由閣部之爭而招致黨爭大熾,學派中雖有稍向內閣靠攏者,但終亦不能為閣中之黨魁所容,余者則漸為反內閣的新生力量東林派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