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勞動人民的價值創(chuàng)造至上、人民群眾的生活福祉至上,是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未來社會”科學學說的立論之基,是共產主義革命所要實現(xiàn)的美好生活圖景。恩格斯發(fā)表并出版于1845年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理論意旨的“初心之作”,馬克思多次表示,恩格斯正是通過其對于工人階級生命發(fā)展困境的深刻研究而“從另一條道路達到了與我相同的結論”。在馬克思創(chuàng)作《資本論》及其手稿的過程中,也將《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鮮活而細致地生命經驗分析當做重要的經驗材料加以引用,更有學者認為,馬克思所不斷趨近的“經驗轉向”,正是由于與這本浸透著生命關切的哲思之作的偉大“相遇”有關。 本研究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核心文本,析解恩格斯以生命哲學的整體視角探究“理性的生命”,他所認定的“唯一真正可以被稱為是人”的那個群體——“無產階級”的生命存在。全書以“激進啟蒙”“生命直觀”“規(guī)訓權力”“革命立場”四章分別展開論述,詮釋與對比并進,將思想史的視域融合與革命論的現(xiàn)實關照相結合,既將恩格斯放入與黑格爾、謝林、休謨、斯密、洛克、盧梭等思想史大端的境遇性對話之中,又把列斐伏爾、馬爾庫塞、??隆⑺沟俑窭盏热粘I钆?、權力批判、技術批判的當代視角與恩格斯的無產者生命反抗論述相結合,由此而呈現(xiàn)“批判的生命哲學”的譜系性發(fā)展。 在通過諸種思潮與對話來開啟歷史文本的解釋空間的思路下,本研究同時結合恩格斯與馬克思各個時期重要的理論著作、政論文章與往來書信,在一個豐厚的文本群落中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生命視角與人格感召,探究作為“青年變革者”的恩格斯的人生命題,以重現(xiàn)共產主義革命理想的“如初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