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
一 誰是弗吉尼亞·伍爾夫
二 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二節(jié) 國內伍爾夫研究綜述
一 20世紀初至40年代國內伍爾夫研究狀況
二 20世紀50-60年代國內伍爾夫研究狀況
三 20世紀70-80年代國內伍爾夫研究狀況
四 20世紀90年代至今國內伍爾夫研究狀況
第一章 20世紀初至60年代英語世界的伍爾夫研究
第一節(jié) 20世紀初至40年代英語世界的伍爾夫批評
一 實驗形式的改革家與缺乏道德感的唯美主義者
二 威妮弗雷德·霍爾特比的創(chuàng)見與突破
第二節(jié) 20世紀50-60年代英語世界的伍爾夫批評
一 敘述研究、心理學與神話的交融
二 大衛(wèi)·戴希斯圖解《達洛衛(wèi)夫人》
第二章 20世紀70-80年代英語世界的伍爾夫研究
第一節(jié) 發(fā)現的年代:文獻資料的豐碩收獲
第二節(jié) 多元發(fā)展的女性主義批評
一 “政治性”伍爾夫的誕生
二 雌雄同體觀的系統(tǒng)解讀
三 姐妹情誼的萌芽
第三節(jié) 不斷涌現的批評理論
一 現代主義與視覺藝術的爭鋒
二 地理空間的探索與解構主義批評的嘗試
第四節(jié) 20世紀70-80年代英語世界的兩次論爭
一 馬克思主義者之爭:簡·馬庫斯與昆汀·貝爾的論戰(zhàn)
二 雌雄同體——“走向”與“遁入”:陶麗·莫伊對伊萊恩·肖瓦爾特的挑戰(zhàn)
第三章 20世紀90年代至今英語世界的伍爾夫研究
第一節(jié) 文獻資料的發(fā)掘與研究焦點的轉移
第二節(jié) 英語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一)
一 后現代與后結構理論觀照下的伍爾夫
二 伍爾夫批評中的文化研究轉向
三 現代主義研究的重新崛起
第三節(jié) 英語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二)
一 帝國批判與后殖民的呼喚
二 地理分析與新歷史主義研究
三 克洛伊喜歡奧莉維亞:伍爾夫的女同性戀批評
第四章 英語世界不同批評視角下的伍爾夫研究
第一節(jié) 弗吉尼亞·伍爾夫與精神分析
一 伍爾夫、布魯姆斯伯里與弗洛伊德
二 精神分析與伍爾夫的“瘋癲”
三 伍爾夫作品的精神分析批評
第二節(jié) 弗吉尼亞·伍爾夫與社會歷史批評
一 “階級敵人”伍爾夫
二 “憤怒女神”伍爾夫
三 伍爾夫——“民主的高雅之士”
第三節(jié) 文獻與傳記研究
一 手稿、作品版本的整理與研究
二 傳記中的伍爾夫
第四節(jié) 對抗式批評——“混亂時代”的弗吉尼亞·伍爾夫
一 “對抗式批評”與“憎恨學派”
二 “混亂時代”的唯美主義作家
第五章 比較視野下的伍爾夫研究
第一節(jié) 英語世界的伍爾夫比較研究
一 伍爾夫的歐洲接受研究
二 麗莉·布瑞斯珂的“中國眼睛”
三 “走出去”的伍爾夫中國接受研究
第二節(jié) 中國與英語世界的伍爾夫形象比較
一 隱士、斗士、偶像:不斷顛覆的伍爾夫形象
二 “美艷明敏”伍爾夫:深入人心的中國“天使”
三 文學誤讀與文化過濾:伍爾夫形象的中國接受
第三節(jié) 中國與英語世界的伍爾夫文學批評研究
一 印象式批評與“中庸之道”
二 伍爾夫批評隨筆的中國接受
三 伍爾夫式文學批評與中國傳統(tǒng)文學批評的同與異
四 伍爾夫式文學批評命運的再思考
結語
附錄
附錄1 :弗吉尼亞·伍爾夫著作目錄及研究專著目錄
附錄2 :弗吉尼亞·伍爾夫作品出版年表(中英對照)
附錄3 :弗吉尼亞·伍爾夫手稿分布地及主要英文傳記
附錄4 :弗吉尼亞·伍爾夫年譜
附錄5 :本書重點論述的英語世界伍爾夫研究者概況(1970-201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