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建筑設計筑業(yè)中國(1914-1935亨利·茂飛在華二十年 精)

筑業(yè)中國(1914-1935亨利·茂飛在華二十年 精)

筑業(yè)中國(1914-1935亨利·茂飛在華二十年 精)

定 價:¥88.00

作 者: [美] 郭偉杰 著,盧偉,冷天 譯
出版社: 文化發(fā)展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4227925 出版時間: 2022-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1914年,一位富有冒險精神的美國年輕建筑師亨利·茂飛來到中國為雅禮會設計一座大學校園,隨后他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深深吸引了:如何在保護中國豐富建筑傳統(tǒng)的同時引進**的西方技術設計新建筑。他在中國花了二十年尋找答案,最終選擇了兼顧與妥協(xié)的方式,他將其稱之為“舊瓶裝新酒”。在這期間他成為了與中國淵源最深的外國建筑師:從清華園里的大禮堂、圖書館、科學館和體育館,到燕園的博雅塔和貝公樓;從南京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和金陵女子大學,到上海的復旦公學、大來大廈和圣瑪利亞女校:從長沙的湘雅醫(yī)院及醫(yī)學院早期建筑,到福州的福州協(xié)和大學;從設計中山陵的呂彥直,到中國建筑師學會首任會長莊俊、“大上海計劃”主持人董大酉、設計美琪大戲院的范文照;從清華周詒春校長、復旦公學***校長、燕京大學司徒雷登校長,到孫科、孔祥熙、王正廷、宋子文和蔣介石,茂飛在近代中國社會的風起云涌中努力實踐著自己的建筑理念。針對20世紀西方建筑師在非西方環(huán)境中的建筑實踐的研究之前主要集中于英國、法國與荷蘭的殖民地建筑上,而本書作者通過大量史料分析,做出了新的學術突破,對中、美近代建筑領域皆有重大貢獻。無論讀者關注的是城市規(guī)劃、城市史,還是后殖民理論、亞洲比較研究、技術史、歷史建筑保護,相信通過本書的閱讀,都能夠有所神益、攬獲新知。

作者簡介

  冷天,東南大學建筑學碩士、南京大學建筑學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教授,建筑系副主任,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研究、歷史建筑遺產改造更新等領域的研究。

圖書目錄

中文版前言
中文版作者序
英文版致謝
前言:筑就妥協(xié)
第一章
跨越太平洋的挑戰(zhàn):茂飛的中國邂逅(1914-1918)
歐洲之旅(1906)
茂飛&丹納事務所(1908-1914)
踏足亞洲,1914年
茂飛在上海和長沙,1914年5-6月
北京,1914年7月
總結
第二章
建立在華的實踐:逐力京滬(1918-1919)
茂飛在韓國,1918年5月
茂飛在北京,1918年5月
哈利·何士與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1916-1918年
茂飛在揚子江下游,1918年夏
有福之州,1918年夏
上海的希望,1918年
總結
第三章
建造校園與辦公大樓:金陵女大、燕京大學、花旗銀行與大來公司(1919-1921)
金陵女大校園建設的第一階段(1918-1919):初步選址與風格問題
成長的陣痛:來自燕京大學與事務所的挑戰(zhàn)
花旗銀行、大來公司與失穩(wěn)的茂旦洋行
總結
第四章
建立聲望:合作伙伴、鍥而不舍與收獲贊譽(1921-1927)
金女大開幕(1923)與“適應性建筑”路線的擴散
重新適應,1924-1926年
總結
第五章
都市再造:孫科、蔣介石的廣州、南京計劃(1923-1930)
美式規(guī)劃在廣州(1911-1921):一座現(xiàn)代化都市的崛起與傳統(tǒng)城市肌理的瓦解
美式規(guī)劃在廣州(1921-1927):茂飛與孫科締結友誼
美式規(guī)劃在南京(1927-1930):茂飛出任《首都計劃》首席顧問
總結
結語:茂飛之遺產
茂飛之遺產:通過文獻來考量
茂飛之遺產:以中國建筑師的作品來考量
茂飛之影響:以后來的“適應性建筑”來考量
總結
參考書目
手稿檔案
政府公文
報刊
期刊雜志
錄音采訪(未公開發(fā)表)
二次文獻(英文部分)
二次文獻(中文部分)
機構所有
個人所有
著作和期刊
索引及中英文名詞對照
譯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