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文明類型、宇宙論與中國古代學術

文明類型、宇宙論與中國古代學術

文明類型、宇宙論與中國古代學術

定 價:¥58.00

作 者: 陶磊 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浙江大學古史求是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73202024 出版時間: 202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頁數: 224 字數:  

內容簡介

  就既往的人類文明而論,不同類型的文明有其自身的邊界,不同文明的學術,有其自身的性格與特點。學術的性格與特點,取決于不同文明自身對于文明的不同理解。具體地講,中國文明是人性文明,西方文明是理性文明。人性文明,其學術關切的核心是道德德性,理性文明關切的核心是理性。

作者簡介

  陶磊,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宇宙論與古代文明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研究——從數術史的角度》、《從巫術到數術:上古信仰的歷史嬗變》、《斯文及其轉型研究》、《周易新解:薩滿主義的視角》、《德禮、道法、斯文重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變遷之研究》。代表性論文有《晉侯蘇鐘與月相四分法》、《薩滿主義與早期中國哲學中的神秘主義》、《神秘主義與早期儒家》、《東西異制與早期中國研究新范式論綱》、《宇宙論與古代學術》等。

圖書目錄

《浙江大學古史求是叢書》前言  001
 文明內外與社會科學(代自序)  001 
緒 論 中國思想的起源:以戰(zhàn)國時代南方思想為 背景的思考001 
章 人性文明與中國哲學 033
 一、儒、道與魂、魄  034 
二、法家、墨家與人性文明  038 
三、結構與線索  042 
四、質料與形式  046 
五、目的與理性  051
 第二章 經學價值的二元性:“《詩》亡然后《春秋》作” 疏解  058 
一、從宇宙論看《詩》與《春秋》  060
二、性與天道  064 
三、《尚書》與《周禮》 068 
四、以質救文,何以可能?  072 
五、今、古與漢、宋  077 
第三章 中道原始  082 
一、神秘主義與中道二分  083 
二、天人異表  087 
三、儒道的二分與融通  093 
四、演數與立義  097 
第四章 魂魄與陰陽:從《易經》到《易傳》的新觀察  101 
一、宇宙論與早期易學  102 
二、象與辭  104 
三、魂魄與陰陽  108 
四、如何統(tǒng)一?  110 
第五章 宇宙論與古代學術 115 
一、早期文明中的宇宙論問題 116 
二、儒家的宇宙論背景  119 
三、法家的宇宙論背景  124 
四、墨家的宇宙論背景  127 
五、老子學說的宇宙論背景 131
第六章 文明與富強:宇宙論視野下的法家新論  138 
一、法家與富強  139 
二、文明與富強  142 
三、法、術、勢  146 
四、宇宙論與法家  151 
第七章 形名與象數:古代中國的思維自覺之路  156 
一、名家的政治維度  157 
二、名實與形名  160 
三、公孫龍的名實思想  165 
四、惠施的合同異  169 
五、尹文的綜合  173 
六、自然之見與墨家的恕知 176 
七、形名與象數  181 
第八章 宇宙論與南方道家 185 
一、北學與南學  186 
二、《莊子》與《恒先》 191 
三、南方宇宙論中的精、形、氣 197 
四、《鹖冠子》與《凡物流形》  202 
五、動靜之形  208 
六、《黃帝書》與《太一生水》  214
第九章 再論巫與方  221 
一、方相之巫  223 
二、屬地性智慧  228 
三、五行與八卦  234 
四、方與黃老  239 
第十章 人性文明與史學意識:早期中國的考察  245 
一、紀傳體正史  246 
二、血統(tǒng)與道統(tǒng)  250 
三、秉筆直書與言、事分離  254 
四、普遍性與整體性  258 
第十一章 何謂世道:文明•歷史•創(chuàng)世論  264 
一、創(chuàng)世異論  265 
二、戰(zhàn)國秦漢世道論的變遷 268 
三、唯物與唯心  271 
四、文明創(chuàng)世與歷史學  276 
第十二章 試論戰(zhàn)國新宇宙論的人文屬性  281 
一、人性文明與精、形二分  282 
二、《內業(yè)》與孟子  287 
三、《禮運》與荀子  293
四、《老子》與《太一生水》  298 
五、《老子》與《恒先》 308 
六、通神之本宇宙論的人文屬性 316 
七、自然與人文  321 
第十三章 制度陰陽:一統(tǒng)文明背景下的宇宙新論  330 
一、制度陰陽與理性文明  331 
二、制度陰陽之道  334 
三、制度陰陽之理論困境  338 
四、制度陰陽的實質  343 
五、人本與自然  348 
六、制度陰陽論對道家的影響 352 
七、制度陰陽論對儒家的影響 359 
結語 問題•話語•形式:南北交融與思想演進  366 
主要參考文獻  401 
后記  40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