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論
1.1 纖維的來源與分類
1.1.1 天然纖維
1.1.2 化學纖維
1.2 纖維的生產概述
1.2.1 原料準備
1.2.2 紡絲
1.2.3 后加工
1.3 纖維的發(fā)展及應用前景
1.3.1 蛋白纖維的功能化應用
1.3.2 功能化纖維素材料
1.3.3 高性能纖維
1.3.4 綠色纖維
思考題
第2章 纖維材料物理
2.1 高聚物的結構
2.1.1 分子結構
2.1.2 聚集態(tài)結構
2.2 聚合物的分子運動與熱轉變
2.2.1 聚合物分子運動的特點
2.2.2 聚合物的力學狀態(tài)和熱轉變
2.2.3 聚合物的玻璃化轉變
2.3 纖維的基本性質
2.3.1 纖維的吸濕性
2.3.2 纖維的力學性能
2.3.3 纖維的熱學性質與燃燒性能
2.3.4 纖維的電學性質
2.3.5 纖維的光學性質
思考題
第3章 動物蛋白纖維
3.1 膠原纖維
3.1.1 膠原的分類
3.1.2 膠原的生物合成
3.1.3 膠原的化學結構
3.1.4 膠原的物理性質
3.1.5 膠原的化學性質
3.1.6 膠原的分離與制備
3.2 角蛋白纖維
3.2.1 角蛋白的類型
3.2.2 角蛋白的結構
3.2.3 角蛋白的物理性質
3.2.4 角蛋白的化學性質
3.3 動物皮纖維的形態(tài)一組織學概論
3.3.1 組織學研究方法和技術介紹
3.3.2 動物皮的一般組織結構
3.3.3 動物皮中的非纖維成分
3.4 絲蛋白纖維
3.4.1 絲蛋白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
3.4.2 絲蛋白的超分子結構
3.4.3 蠶絲的物理和機械性質
3.4.4 蠶絲的化學性質
思考題
第4章 纖維素纖維
4.1 植物纖維素的生物合成
4.2 纖維素的分子結構
4.2.1 化學結構
4.2.2 纖維素大分子的構象
4.2.3 纖維素的分子量和聚合度
4.2.4 纖維素的聚集態(tài)結構
4.2.5 纖維素的結晶度和可及度
4.2.6 纖維素的細纖維結構
4.2.7 纖維素大分子間的氫鍵及其影響
4.2.8 纖維素纖維的形態(tài)結構
4.3 纖維素的物理性能及物理化學性質
4.3.1 纖維素的吸濕與解吸
4.3.2 纖維素纖維的潤脹與溶解
4.3.3 纖維素的電化學性質
4.3.4 纖維素的物理指標
4.4 纖維素的化學性質
4.4.1 纖維素的降解反應
4.4.2 纖維素的酯化和醚化
4.4.3 纖維素的化學改性
思考題
第5章 合成纖維
5.1 聚酯纖維
5.1.1 滌綸的基本組成物質及其生產概壺
5.1.2 聚酯纖維的紡絲
5.1.3 滌綸的結構
5.1.4 滌綸的物理性質
5.1.5 滌綸纖維的性能
5.1.6 新型聚酯纖維
5.2 聚酰胺纖維
5.2.1 聚酰胺的生產
5.2.2 聚酰胺的紡絲
5.2.3 聚酰胺的結構
5.2.4 聚酰胺的性質
5.2.5 聚酰胺纖維的性能
5.2.6 聚酰胺纖維的主要用途
5.2.7 新型聚酰胺纖維
5.2.8 芳香族聚酰胺纖維
5.3 聚丙烯腈纖維
5.3.1 聚丙烯腈的制備
5.3.2 聚丙烯腈纖維的紡絲
5.3.3 聚丙烯腈纖維的結構
5.3.4 聚丙烯腈的性能
5.4 聚乙烯醇纖維
5.4.1 聚乙烯醇的制備
5.4.2 聚乙烯醇纖維的生產
5.4.3 聚乙烯醇纖維的結構
5.4.4 聚乙烯醇纖維的性能
5.5 聚氯乙烯纖維
5.5.1 聚氯乙烯的制備
5.5.2 聚氯乙烯纖維的生產
5.5.3 聚氯乙烯纖維的結構
5.5.4 聚氯乙烯纖維的性能
5.6 聚氨酯彈性纖維
5.6.1 聚氨酯的合成
5.6.2 聚氨酯彈性纖維的生產
5.6.3 聚氨酯彈性纖維的結構
5.6.4 聚氨酯彈性纖維的性能
5.7 聚丙烯纖維
5.7.1 等規(guī)聚丙烯的制備
5.7.2 聚丙烯纖維的生產
5.7.3 聚丙烯纖維的性能和用途
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