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計十二部分。緒論部分介紹了本書的主旨、性質、論述方法和視角,這是一項以良渚文化為個案進行的關于“神圣”與“神圣空間”的研究。第一章介紹了神圣空間的定義、類型與功能。第二章分析了良渚文化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與生業(yè)經濟,尤其重視水與良渚先民的關系,是對經濟基礎的探討,由于近年良渚古城、水壩的發(fā)現(xiàn),本章在水資源管理上多費筆墨。第三章討論了良渚古城內外的格局,認為它是一座“圣城”。第四章討論了作為等級和象征空間的良渚文化的聚落和墓葬。第五章對玉器進行了知識的考古,旨在強調玉的“顯圣物”特性。第六、七章對玉琮、玉璧及相關圖像做了詳細的探討,不理解琮與璧就難以理解良渚先民的精神世界,這兩章主題密切相關,提出了若干新的并且是融貫的解釋。第八章選擇良渚文化玉器上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三類形制(也是圖像符號)進行討論,確定它們具有神圣的性質。第九章稍微放寬視野,將玉殮葬和薩滿的服飾進行比較,闡發(fā)玉器與身體的關系。第十章討論了良渚文化的祭壇,祭壇是作為神圣空間而存在的。結語部分跳出良渚文化,略為觀察了史前及青銅時代其他地區(qū)的神圣中心,指出神圣空間是人類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神圣空間的興、敗、轉移、再造,是它們永恒的宿命。神圣空間是一個多元的、可以重復的、長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