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良知學的調適:王塘南與中晚明王學

良知學的調適:王塘南與中晚明王學

良知學的調適:王塘南與中晚明王學

定 價:¥149.00

作 者: 程海霞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90194 出版時間: 2021-10-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晚明良知學的走向是陽明后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作為王陽明的二傳弟子,江右思想家王塘南在良知學的“展開”與“轉折”之間,開創(chuàng)出良知學的“調適”路向。此既體現(xiàn)在本體論上,又體現(xiàn)在工夫論上。在本體論上,不論是對心性本體的由體而用而體用合一式的理解,還是對心性本體與經驗世界關系的中道詮釋;在工夫論上,不論是對徹悟本體的工夫原則的把握、對先默識后敬存的工夫框架的建構,還是對研幾與收斂這兩種特色工夫的強調:皆是此種“調適”路向的豐富展現(xiàn)。由此形成了塘南思想集中晚明王學之大成、熔宋明儒于一爐的特征,從而奠定了塘南思想在宋明儒思想序列中的獨特地位。

作者簡介

  程海霞,1975年生,哲學博士,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宋明哲學、儒家哲學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參與貴州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在《復旦學報》《江海學刊》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近30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緣起
二現(xiàn)狀中的研究向度及其檢討
三典范例證對體用觀的共同關注及其歷史蘊含
四研究進路與研究框架
章多方求質輾轉參尋一一塘南五十以前的學思過程
一先考之訓
二先師之教
三良友夾持
第二章寂而常照寂運雙泯一本體界體用之調適
一當體自寂寂而常照
二不墮二邊不執(zhí)二見
三虛寂之體 生生之用
四寂運雙泯以道為體
第三章心性為體物事為用一一 本體界與經驗界之調適
一心性與物事
二性與氣
三性與病
四性與命
第四章徹悟本原默識敬存一工夫論之原則、系統(tǒng)及其他
一徹悟本原主于未發(fā)
二默識本體敬以存之
三始悟后修始修后悟
第五章幾微故幽 研幾默識——塘南工夫論中的研幾思想
一幾、研幾之歷史淵源
二生幾論之前身:本心真機
三生幾論之 提出:無聲臭而非斷滅
四生幾論之本質:常發(fā)而常微
五生幾論之融通:本心真面目
六研幾工夫之定位: 默識工夫
第六章真性本潛收斂敬存——塘南工夫論中的收斂思想
一收斂之緣由與提出
二收斂與研幾之關系
三收斂工夫之實質
四 收斂工夫之《易》學根據(jù)
五收斂工夫之評價
結語:調適之遍在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