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

定 價:¥39.80

作 者: 王子居
出版社: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3918336 出版時間: 2017-1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秦始皇登基屢遭政變,太后和呂不韋都干了啥? 艱難危急少年時秦王政是秦莊襄王的兒子,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趙氏是秦王政母親的姓。秦昭襄王四十年,太子死,于是在四十二年立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共有二十幾個兒子,其中他所不喜歡的夏姬所生的兒子叫子楚,也不被喜愛,于是被派到趙國去當人質,由于秦昭王時對趙國用兵頻繁,趙國對待子楚態(tài)度不佳,他的政治處境惡劣,而子楚質于諸侯,不為父親喜愛,車乘進用都不夠使喚,經濟上也局促艱苦,很不得意。子楚的轉機在于大商人呂不韋見到了他。呂不韋是陽翟人,善于做生意,家累千金。當他來到邯鄲經商時,見到子楚,認為“此奇貨可居”,于是開始了他名著史冊的政治投機行動。他來見子楚,說:“吾能大子之門”,子楚大約見多識廣,于是笑他:“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但呂不韋說了一句非常有力的話:“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立即明白了他的企圖,于是請呂不韋進內細語。呂不韋隨即向子楚提出了著名的策劃案:秦昭襄王已經老了,安國君立為太子,而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雖然沒有兒子,但卻是后宮中*能決定立誰為適嗣的人?,F(xiàn)在子楚兄弟二十多,排行在中間,一直都不受喜歡,而又遠質趙國,關系更加疏遠,如果秦昭襄王死了,安國君立為秦王,那么子楚就沒有機會與兄弟們爭太子了。子楚客居異國,較為貧窮,無力奉獻君親,也不能結好賓客,而呂不韋恰可以用金錢游說,事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謀劃立子楚為適嗣。處于困境一籌莫展的子楚非常感激,說出了這樣的許諾:“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于是呂不韋用五百金分給子楚令他結好賓客,自己則用五百金買了許多珍玩西向秦國,求見華陽夫人的姐姐,讓她將這些寶物獻上華陽夫人,為子楚說好話,并說“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博得了華陽夫人對子楚的喜愛。呂不韋接下來利用其姐進行勸說:“吾聞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今夫人事太子,甚愛而無子,不以此時蚤自結于諸子中賢孝者,舉立以為適而子之,夫在則重尊,夫百歲之后,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此所謂一言而萬世之利也。不以繁華時樹本,即色衰愛弛後,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今子楚賢,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誠以此時拔以為適,夫人則竟世有寵于秦矣。”這種利害關系打動了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勸說安國君,“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適嗣。”從此安國君開始給予子楚財物支援,并請呂不韋為子楚的師傅,子楚從此在諸侯間開始享有盛名。據(jù)《史記》的記載,呂不韋有寵愛的邯鄲趙姬,善于跳舞,已有身孕,子楚有一次與呂不韋飲酒,見到了她,于是向呂不韋索要,呂不韋忍痛割愛,獻給了子楚,后來趙姬生下了秦王政?!妒酚洝返倪@一說法歷來為史家所疑,關于始皇帝是誰的兒子,對于本書而言不是十分重要,我們只論述他的處境。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九月,秦昭襄王任用名將白起取得了長平之戰(zhàn)的勝利,第二年正月,秦趙達成協(xié)議,秦國退兵,一代雄主始皇帝嬴政就在這一年誕生。而在這年九月,秦國又派王陵進攻邯鄲,對于趙國來說,這是關系國家存亡的生死一戰(zhàn),戰(zhàn)事極為緊張激烈,到王齮接替王陵攻邯鄲時,趙國就只能依賴外援生存了,而魏將晉鄙雖然出軍相救,卻因為秦軍的威脅不敢用兵,只能原地觀望。趙國在危急時想要殺死子楚,這個時候是呂不韋用“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脫,亡赴秦軍,遂以得歸。”子楚逃亡后,趙國又要殺害趙姬和嬴政,賴趙氏利用在趙國的人際關系將母子二人藏匿了起來,嬴政初生,可謂大難不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華陽夫人立為王后,子楚成為太子,于是趙國將子楚的夫人和兒子嬴政歸還秦國,這樣,秦王政在六歲時才得以回到自己的國家,這六年中,嬴政母子過得肯定是極其艱險的。安國君在位只有三天,子楚在位只有三年,嬴政就繼承了君位,成為秦王。秦王政繼位之后,立呂不韋為相國,決斷軍國大事,號稱仲父。呂不韋作為秦王政的仲父,負責秦王政的教育,毫無疑問的,呂不韋的教育對秦王政的政治素質和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呂不韋廣招天下之士,達到三千余人,給他們的待遇非常高,其中不乏真才實學的人,如李斯。呂不韋令這些門客將他們的見聞寫出來,“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編寫成了《呂覽》一書。以呂不韋所聚攏的人才之廣,加之他自己的卓越才干,他所能給予嬴政的教育應當是相當不錯的,從小歷練過危機,又受到當時*好的教育,秦王政的出色才干,不是完全來自天分的。秦王政的*次大考驗嬴政親政是大秦國必須面對的事實,對于各方勢力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變數(shù),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而對于秦王政也是一個考驗。秦王政親政所遭受的巨大考驗,在極大程度上證明了他杰出的品質和能力,這一點通過對當時時局的復雜性的分析就可得出。秦孝文王在位只有一年,其子子楚即位,是為莊襄王,莊襄王即位后就封呂不韋為丞相,且封為文信侯,食邑雒陽,享十萬戶。莊襄王即位三年去世,太子政即位,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呂不韋貴極人臣,秦國政事皆出呂不韋。秦王政年少的時候,太后時常與呂不韋私通,呂不韋因為太后的緣故權勢極大,竟然富有萬名家僮。但是隨著秦王政的年齡日漸長大,精明的秦王政不可能不發(fā)覺呂不韋與太后的關系,深謀遠慮的呂不韋對此深感恐懼,于是向太后進獻了淫人嫪毐,呂不韋讓嫪毐冒充宦官進入宮廷,供太后淫穢,呂不韋先派人告發(fā)嫪毐犯了腐罪,接著太后賞賜給掌管太監(jiān)受刑的官吏,拔去了嫪毐的胡須和眉毛,進入后宮。但是呂不韋想不到的是,秦太后對嫪毐非常寵愛,有了身孕,悄悄地遷居到雍地。這段時間嫪毐經常跟隨在太后左右,不但得到了巨大賞賜,而且朝廷的事有許多都是由嫪毐決定,這樣,嫪毐的家僮達到了數(shù)千人。秦國為了求取官職而聚集到嫪毐身邊成為他的舍人的有一千多人,嫪毐的勢力開始迅速膨脹。嫪毐的得勢,助長了其政治野心,還是在秦王政七年以前,“事皆決于嫪毐。嫪毐家僮數(shù)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余人。”嫪毐就已開始決定國家大事,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勢力,這樣,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就成為秦國兩大勢力,而這兩種勢力有此消彼長之勢,對于國家行政權力的爭奪,使得兩派水火不相容。嫪毐甚至與太后商定用自己的兒子代替秦王政,秦王政處境危險。而呂不韋在被嫪毐代替后,已經不可能依靠太后的力量,而呂不韋一直都是秦王政的保護者。關于當時兩派相爭的情勢,《戰(zhàn)國策·魏策》的記載可以讓我們知其一二: 秦自四境之內,執(zhí)法以下至于長挽者,故畢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雖至于門閭之下,廊廟之上,猶之如是也,今王割地賂秦。以為嫪毐功,卑體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國贊嫪毐,以嫪毐勝矣。王以國贊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為天下上矣。秦魏百相交也,百相欺也。今由嫪氏善秦而交為天下上,天下孰不棄呂氏而從嫪氏?天下必(畢)合(舍)呂氏而從嫪氏,則王之怨報矣。 這個說客勸說魏王,他分析嫪毐得到太后歡心,太后希望用嫪毐取代呂不韋,魏王如果支持嫪毐,太后將會感激魏國,而呂不韋在執(zhí)政期間數(shù)度伐魏,魏國支持嫪毐奪權,可以算是報了仇恨。嫪毐勢力與呂不韋勢力相爭,呂不韋是站在秦王政這一邊的,雖然秦王政沒有親政,但太后和嫪毐既然已有取代秦王政的意思,而以呂不韋仲父的身分與秦王政所生的感情和政治關系,那么秦王政站在呂不韋這一邊乃是太后和嫪毐都非常明白的事。隨著秦王政親政的日子漸漸到來,嫪毐必須在秦王政親政前取勝。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動作。這其中的較量有兩個方面。一是后宮,二是殿堂,在殿堂,秦王政是國君,呂不韋是相國,嫪毐要與呂不韋較量是必然落敗的,秦王政八年的長安君成蟜之叛亂,正說明了這一點。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秦王政的弟弟長安君成蟜帶兵攻趙,結果反于前線,這次謀反行動被很快鎮(zhèn)壓,結果成蟜死在屯留。這次軍事叛亂的后果嚴重,“軍吏皆斬死”,受殘酷鎮(zhèn)壓的人很多,連跟隨成蟜叛亂的百姓(估計是長安君封地的百姓)也被迫遷到了臨洮。以上的叛亂發(fā)生在呂不韋與太后當政的時代,秦王政處在呂不韋的保護下。秦王政弟弟的叛亂,必然有其深刻背景,或者是為了奪權,或者是被逼迫,可能不是秦王政的壓力所逼,但總是與秦王政有著關系的。而事實是,面對秦王政的親政,各種勢力都面臨選擇,公子蟜叛亂后不久,秦國出現(xiàn)天象異常,“河魚大上”,河里的魚大量地涌上岸,秦民紛紛輕車重馬地在河旁捕魚,按照古人的觀念,如《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所說:“魚陰類,民之象,逆流而上者,民將不從君令為逆行也。”這件事在秦國朝廷內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給本已因為蟜之亂而又面臨嬴政親政的朝臣們的政治心理又施加了影響。而“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張分田所引史記載為:時隔不久,彗星見,或竟天)。天象異常加上公子蟜的叛亂,秦國的政治可謂風雨滿樓。這是一次反對勢力在秦王政當權前的發(fā)難,在呂不韋保護下的秦王政安然度過此劫(此為推斷,因為太后、嫪毐勢力要除滅秦王政,這時有能力平蟜之叛的在秦國內大抵只有呂不韋),但這卻說明,秦王政要順利地親政當權所面臨的困難還是非常大的。有論者認為,公子蟜是秦王政的支持者,他出來發(fā)動叛亂是出于對嫪毐勢力的試探,這種說法作者認為不妥。因為,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秦國的軍權自始至終都掌握在秦王政的手中,嫪毐從來就不能調動軍隊,甚至在他反叛時也沒有調動得了軍隊,秦王政完全沒有任何必要讓自己的弟弟通過叛國來打擊嫪毐勢力,而自己還得殺滅自己的弟弟。公子蟜的反叛有極小的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更大的可能是出于太后和嫪毐的支持。反叛是不成功的,因為嫪毐勢力在軍隊中沒有發(fā)言權。另一證據(jù)是公子蟜叛亂失敗之后,嫪毐的官勢連續(xù)飛升,顯然是兵變失敗后為了奪權而采取的臨時大補行為。再次是在宮內的較量,就是在這一次事件之后,嫪毐被封為長信侯,山陽的土地也封給了他,而且宮室里車馬衣服苑囿游獵都任由他隨意而為。嫪毐的權勢長得更加厲害,秦國的政事不分大小都由嫪毐決斷,接著連河西太原郡也成為嫪毐的封國??梢哉f,在長安君的叛亂被削平之后,嫪毐的權勢達到了頂點,甚至呂不韋也不再是秦政策決斷的中心。但就在秦王政九年,秦王政到達雍地,并在這里舉行了冠禮,開始帶劍,這樣,嬴政要開始親政了。由于嬴政親政,《史記》載:“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后’。”這可是一項極大的罪名,它危及秦王政的君位,叛亂謀國可是當時社會*的罪。應當說,秦王政面對這一事件是有些措手不及的,因為直到親政,才有人將這一消息告訴了他。他以前或許就對嫪毐專權不滿,有除掉嫪毐的意思,但秦王政或許沒想到事情如此復雜。而此時的形勢已經相當嚴峻,長信侯嫪毐在秦王政冠禮后就開始作亂,“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fā)縣卒及衛(wèi)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但是嫪毐的非法地位畢竟不能得到廣大秦國官員的認同,大部分的官吏忠于秦王政,于是秦王政預先知道嫪毐的動作,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fā)動兵馬攻打嫪毐,在咸陽一戰(zhàn)而勝,殺死了幾百名叛亂分子。凡是參與了這次平叛的士兵,都拜爵不等,包括支持秦王政的宦者,只要參與了誅嫪毐之戰(zhàn),都拜爵一級。秦王在政權的保衛(wèi)戰(zhàn)中取得了勝利,但是,相對于戰(zhàn)爭的取勝要遠為艱難的是,秦王政要面對復雜的政治形勢。對于秦王政來說,誅殺嫪毐是理所當然的,包括嫪毐的兩個兒子,從倫理上來說,他們是秦王政的弟弟,但從法理上來說,他們是叛國分子嫪毐的兒子,按秦國的法律他們應受連坐被誅。但從倫理上來說,秦王政面對的是一大宮廷丑聞,事關他的生母太后,也許秦王政直到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生母與嫪毐的關系,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秦王政將遭受對于自尊的沉重打擊,歷代儒家評論秦王政此事,總說秦王政極其殘忍,能殺掉兄弟,卻不曾想過,這種事件牽涉到的更多的是其父王的尊嚴,如果是由其父來執(zhí)行這樣的殺戮,相信沒有人會說暴虐,但秦王政做出這樣的決定,歷代儒家為了攻擊秦帝國和始皇帝,都將這作為罪狀之一。而從國家政治和法律上來看,秦王政的舉措都是合理的。這樣的舉措與其他諸侯國家發(fā)生的同樣的事件中所做的決斷并無不同。嫪毐的事情還是相對簡單的,復雜的是,秦王政要面對呂不韋和太后。按史家所載,呂不韋實為嬴政的生父,而不論呂不韋是否為秦王政的生父,他是秦王政繼位的首要輔佐之人,有著“仲父”的身份,而秦王政決心要執(zhí)掌秦國政權,就必須罷掉呂不韋,而太后,無論如何是嫪毐之禍的根源。秦王政驅逐太后,凡有諫者都被殺,可見其對太后的憤恨,太后尚是家事,對呂不韋的處理才是*為麻煩的。

作者簡介

  王子居,33維大詩人,博學家,作家,喻學和演學理論體系的建立者,目前已出版喻演學著作十部,國學領域的突破性領軍人物。曾供職于國企、出版社,管理專家、職業(yè)經理人、眾多企業(yè)特邀培訓師,2014年,人民網曾以“王子居——從詩人到管理專家”為題采訪了他。在諸多領域均有建樹,尤其在古代文化、歷史、軍事原理、經濟管理方面多有心得。指導創(chuàng)作有《不抱怨不折騰不怠慢》、《盡心盡力盡責》《目標管理》《第六項修煉》《有效執(zhí)行》《職業(yè)三字經》等管理類圖書,由于有著切實的管理經營經驗,其管理思想和方法總能落到實處,杜絕紙上談兵,《不抱怨不折騰不怠慢》在諸多企業(yè)掀起了爭做三不員工的熱潮。喻學和演學的出現(xiàn),將中華古文明從象文明的境界推升到了喻文明的境界,從本質上重新定義了中華古文明。他用唯物主義的邏輯論證方法,論證了華夏古文明,解決了華夏古文明無法論證、無法實證的難題。(比如中國古代的道、玄、理、心都是不可論證、不可實證的。)高中時即創(chuàng)建了喻詩的全新寫法,是對中國詩學的全新發(fā)展和開拓,并且成為他后來建立的多維詩境的基礎,也是他對華夏喻學初始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2014年末,由中國言實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北京萬卷聯(lián)合開展“尋找七律,王子居挑戰(zhàn)杜甫七律”的活動,由四所院校千余學生參與。成為有史來敢于挑戰(zhàn)杜甫七律和王維五絕而不敗的詩人。2003年,創(chuàng)作《人生百喻》,創(chuàng)立《比喻學》,是中國文學理論中修辭學方面的突破創(chuàng)新性作品,開拓了華夏喻學在語言學領域的內容。2007年,創(chuàng)作《決定健康的八大平衡》,以陰陽平衡為喻創(chuàng)立了平衡醫(yī)學、養(yǎng)生學的理論體系,他運用華夏喻學的基礎原理,從古中醫(yī)學中的象類運用進而到象律運用,是大規(guī)模運用象律而構建一個學說體系的著作。2009年,創(chuàng)作《大自然的啟迪》,提出大自然學習法、萬物明德理論,用喻的貫通性對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文明、智慧文明層面進行了新的闡釋。2012年,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唐詩之美》,是中國古詩詞欣賞領域的突破性作品。2013年,創(chuàng)作《禮道》,對中國的禮文化進行了巔覆性的革命和創(chuàng)新。2014年,出版《職業(yè)三字經》,是中國七百年來較成規(guī)模的三字經形式的著作。2015年,創(chuàng)作《喻論》,將傳統(tǒng)的比喻修辭上升到了華夏古老哲學、認知工具學的高度。2016年,《王子居詩詞》出版。2017年,創(chuàng)立對中國文化意義重大的《喻學》《演學》,對古老的華夏文明進行了重新總結和歸納,將華夏文明中的各個層面完整地結合起來,尤其是將易學、樂、中醫(yī)、堪輿、古哲學、數(shù)理學體系、自然科學、圍棋等局演、太極等體演、華夏德文化體系、象形文字體系、文學藝術體系等諸多層面完美而統(tǒng)一的構合成了一門學問,從而使得華夏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完美統(tǒng)一的學問體系,也是人類歷史上實現(xiàn)了多學科的高程度的統(tǒng)一。同年出版《給男孩的古詩詞》《論語原解》《大秦帝國》等諸多著作。同年出版的《你的呼吸還好嗎》,對中國古老的呼吸術進行了集大成式的梳理和創(chuàng)新。2018年出版《古詩小論》,運用華夏古老的喻學,對中國詩歌理論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改革(中國歷代詩論大多是關于詩歌賞析的,而《古詩小論》是關于詩歌本身的),提出“格律詩的本質是陰陽之喻”“詩演論”“格律的黃金分割率”“詩境維度論”“排列組合論”等全新的重要論斷,對我們全面深刻地認識中國古詩詞具有重要的價值。

圖書目錄

雄武豪放的大秦風貌——始皇帝所繼承的秦國 1  
流浪時期 2
秦國的尚武風氣 2
混合拼湊起來的秦國精神 3
對秦國精神的評價 5
秦君臣與秦文化 11
穆公求賢——修繕粗野簡單的秦文化 11
獻公禁止殉葬 3
孝公與商鞅變法 14
《呂氏秦秋》和呂不韋的治國策 20
大一統(tǒng)之下的大包容 22
  大秦國的系列攻伐戰(zhàn) 23  
遠古的嬴族史 23
得國之戰(zhàn) 24
秦穆公爭霸策略的得失 25
懦弱的八王時期 30
庶長亂政導致的屢遭慘敗 31
獻公的攻伐——重新崛起 32
孝公征伐——見甚利則動 32
秦惠文王:得到富庶的巴蜀 33
武王的征伐 34
秦昭襄王的功績 35
呂不韋的攻伐戰(zhàn) 43
秦國得天獨厚的態(tài)勢 44
  大秦國的正名戰(zhàn)與造勢戰(zhàn) 49  
獻公稱伯 49
秦魏會盟、孝公稱霸、諸侯畢賀 50
惠文稱王 50
合縱連橫與天下怖秦之勢 51
秦武王窺周室 59
昭襄王稱帝 60
九鼎入秦 60
《呂氏春秋》的象征意義 63
始創(chuàng)皇帝名號 65
御的意涵 67
借助五德終始說 68
標榜王道 70
始皇帝的家族制度——從始皇帝的思想根子上看其失誤 70
重視儒家倫常 72
親巡天下 72
始皇帝封禪 73
叔孫通與禮 78
始皇帝大祭山川 80
刻石宣政 81
始皇帝尋寶求仙 84
壞城郭、通堤防 84
  風起云涌的親政奪權戰(zhàn) 85  
艱難危急少年時 85
秦王政的次大考驗 87
秦王政的舉措:減輕殺戮,避免流血 98
  始皇帝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101  
合縱與連橫較量的關鍵時刻 101
六國的失策 104
韓國的“奇謀妙計” 105
確定戰(zhàn)略先后的一場生死辯論 107
指揮若定,先克韓趙 109
  六國的技窮之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113  
蕩平六國 114
秦王政戰(zhàn)爭得失總結 116
始皇帝人才總評論 119
始皇帝的用人之道 119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121
《呂氏春秋》的歷史地位 122
《呂覽》對時政的價值 124
韓非的悲劇 124
李斯其人 139
尉繚子 154
王翦 156
蒙恬 158
姚賈 161
頓弱 161
少年甘羅 163
蔡澤 165
趙高 165
  秦的國家控制力 167  
越的制度 有效的執(zhí)行 167
秦國戰(zhàn)勝之因 178
秦法制的特點——值得借鑒與學習 187
關于遠交近攻 192
始皇帝的法治理念 197
法治政策之反復 199
秦政策失敗的必然理由:有諸,無諸? 202
一種精神的斷裂——始皇帝的罪過? 208
始皇帝之功——大帝大手筆 211
強的國家——天下為一 211
強的國家——中央集權 215
中央集權與郡縣制 216
強的國家——行政、制度化 218
大秦帝國的皇權與相權 219
三公九卿與政府機構 220
氣的帝國——巨大的工程 221
秦帝國制度化的缺失 223
 
  大帝的迷失——亢龍有悔始皇帝 225  
始皇帝面對危機的明征 225
偏容之過 226
見事之失 227
偏聽偏信,迷信方士,求取仙藥 228
關于焚書 231
關于坑“儒” 233
鬼神妖異之惑 235
  強者易折——透視強有力的大秦帝國 237  
大帝雄心戰(zhàn)鬼神 237
無禮相輔,治法之偏 238
揭開敗亡的序幕——沙丘之謀 240
始皇帝的繼承人政策 243
扶蘇之死 246
  始皇、二帝之失與歷代二世危機 249  
繼續(xù)擴大經營規(guī)模勞民傷財撼動帝國根基 249
重賦斂致百姓不堪 253
聲色犬馬、佞幸小人 253
偏聽偏信、拒諫飾非以致身死 255
濫殺立威以致親散 257
用法深刻、薄罪重罰、實行督責之術
——崩潰的導火索 260
敵對力量、復仇力量的存在 261
觀望和投機力量 265
征伐未止、兵鋒遠置 265
大秦帝國的結局 268
  關于秦二世而亡——暴亡乎?酷亡乎?法亡乎? 270  
關于大秦帝國的民心
——莫名其妙的組合里顯示的人心 273
非法之過也 27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