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編 縣級機構的職官與吏員
章 令、丞、尉問題發(fā)微
一 令、丞的職責及其分野
二 尉的職責
三 尉與令、丞身份差異
余論 令、丞、尉關系在漢代的變化
第二章 縣級行政組織中的武職系統(tǒng)
一 武職系統(tǒng)的機構與職官
二 武職系統(tǒng)的職能及運作
第三章 冗吏
第四章 “吏仆”與“吏養(yǎng)”
一 “吏仆”“吏養(yǎng)”的身份
二 吏仆與吏養(yǎng)的管理
三 吏仆、吏養(yǎng)在漢代的存續(xù)
第五章 縣級機構中的守吏
一 秦代守丞的身份
二 縣、鄉(xiāng)機構的其他守吏
三 秦簡中守與假
第六章 地方職官選任
一 秦代地方職官選任的范圍
二 秦代地方官吏選任標準
三 選任程序與相關要求
四 秦代選官制度施行的效果
中編 行政體系運作與文書制度
章 制造權威:秦代國家對中央威權的塑造
一 制度的限度
二 獨尊王室
三 干預基層行政
四 塑造基層社會面貌
第二章 郡縣關系
一 郡在郡縣關系中的角色
二 郡管理縣的途徑
三 郡縣關系中的縣自主權
第三章 鄉(xiāng)吏與鄉(xiāng)政
一 秦代鄉(xiāng)吏補論
二 鄉(xiāng)的職責
三 鄉(xiāng)與縣廷、諸官的關系
余論 國家行政體系中的鄉(xiāng)
第四章 縣級政權的糧食廩給
一 廩給數(shù)額與形式
二 廩給機構、吏員及其程序
三 廩給對象
第五章 政務告知方式:“謁”與“應”
一 與“謁”相關的文書術語
二 應令與應書
三 “謁應”的制度意義
第六章 徭使與秦帝國統(tǒng)治
一 秦代徭使的制度規(guī)定
二 質日簡牘所見地方官吏的徭使活動
三 徭使與秦帝國的統(tǒng)治
第七章 行政文書的標準化
一 規(guī)范行政文書的律令
二 秦代國家保障文書規(guī)范化的措施
第八章 縣級檔案文書的處理周期——以遷陵縣為中心
一 遷陵縣內上、下行文書的運轉周期
二 遷陵縣與縣外文書之間的處理周期
三 文書周期所反映秦中央對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
第九章 里耶秦簡文書的歸檔
一 廢棄物還是檔案:古井一出土文書的性質
二 里耶秦簡中作為檔案的文書內容
三 里耶秦簡檔案文書的歸檔程序
下編 行政與社會事務管理
章 里耶秦簡所見民戶簿籍管理問題
一 里耶秦簡中戶籍文書的書寫特征:與吳簡戶籍文書相比較
二 鄉(xiāng)里政權戶籍管理的職責分工
第二章 秦人與它邦人:秦代人口身份管理制度的一個方面
一 秦人與它邦人:以《尸等捕盜疑購案》為中心的分析
二 秦施行以國別區(qū)分身份制度的原因及效果
第三章 里耶秦簡所見戍役種類辨析
一 戍役名目
二 戍役者的待遇與役期問題
第四章 “作徒”管理問題探討
一 作徒簿解析
二 刑徒管理問題
三 徒與徒隸
第五章 縣級財政管理
一 縣級財政的收支
二 縣級財政機構
三 縣級財政與國家財政關系
第六章 “課”“計”與戰(zhàn)國秦漢時期考績制度流變
一 “計”的文本分析
二 “課”的文本分析
三 “計”與戰(zhàn)國秦漢間考績制度的變遷
第七章 貢賦之間:“羽”賦的性質
一 “羽”的來源
二 “羽”的性質
第八章 地方公田及其管理
一 公田存在形態(tài)
二 縣級公田的管理
第九章 秦簡中的“庫”及其在漢代的流變
一 里耶秦簡記載的“庫”
二 西北屯戍文書中的庫
三 府庫與武庫:秦漢時期庫的職能
第十章 市場與商人
一 秦政府對市場的管理:從《芮盜賣公列地案》談起
二 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三 秦代國家商人政策辨析
第十一章 祠先農制度及其流變
一 里耶秦簡“祠先農”制度補說
二 祠先農制度確立的原因
三 祠先農在漢晉時期的流變
結語
參考文獻
職官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