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 言 ………………………………………………………………………( 1 )
歷史篇
《歷史決議》對國史研究的奠基和指導作用 ………………………( 3 )
1949 年解放臺灣之役為何未能進行 ( 17)
中共對蘇聯(lián)三次出兵東歐國家的反應與認識 ( 31)
中央與地方對三年自然災害和饑荒的認識與應對 ( 43)
三年自然災害與“大躍進”:天災、人禍關系的
計量歷史考察 ( 65)
三線建設的決策與價值:50 年后的回眸 ( 88)
1964 年三線建設決策中的分歧及其對西部開發(fā)的啟示 ( 97)
“文化大革命”群眾組織報刊研究 (115)
實事求是地評價“文革”時期的經濟建設 (129)
論偉大的歷史轉折與改革開放 (139)
開放的前奏:“四三方案”及其對改革開放的影響 (149)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中央設立經濟特區(qū)決策的形成 (166)
抓住供給側改革和軍民融合機遇 推動三線遺址保護利用 (176)
人物篇
國際風云中的詩人 (191)
從《論十大關系》到中共八大的對外開放探索 (206)
“文革”時期的經濟思想探析 (219)
在“文化大革命”中對自身錯誤的認識與糾正 (234)
“文革”時期周恩來籌備四屆全國人大的艱辛努力 (246)
鄧小平與《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61)
鄧小平與陳云經濟思想比較研究 (270)
陳云解決 1951 年棉花“禁運”危機的謀略 (280)
陳云應對四次物價大風波的經驗和啟示 (295)
陳云抵制與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的努力 (308)
后 記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