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義 3
1.3 研究目標與問題 5
1.4 核心概念界定 6
1.4.1 研究型大學 6
1.4.2 社會聲譽 13
1.4.3 形成機理 24
1.5 研究方法 27
1.5.1 案例研究法 27
1.5.2 內容分析法 28
1.5.3 社會網絡分析法 28
1.5.4 多元回歸分析法 29
1.6 研究思路與框架 29
第二章 文獻綜述 31
2.1 大學社會聲譽的相近概念辨析 31
1.1 大學品牌 31
1.2 大學競爭力 34
1.3 大學特色 36
1.4 大學排名 37
2.2 大學社會聲譽的效應研究 46
2.3 大學社會聲譽的影響因素研究 50
2.4 大學社會聲譽的形成過程研究 56
2.5 大學社會聲譽的評價研究 63
2.6 既有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69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學社會聲譽的理論解釋 72
3.1 理論基礎 72
1.1 理性選擇機制 73
1.2 社會網絡機制 82
1.3 合法性認同機制 87
3.2 解釋框架的構建 95
2.1 企業(yè)聲譽形成機理的爭鳴與啟示 95
2.2 “ 身份—形象—聲譽 ” 分析框架的提出 106
2.3 大學身份建構是大學社會聲譽形成的基礎 109
2.4 大學形象傳播是大學社會聲譽積累的關鍵 113
2.5 大學危機管理是大學社會聲譽維持的保障 121
3.3 整合框架 128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學社會聲譽形成機理的實證研究設計 130
4.1 研究假設 130
1.1 研究型大學資源要素與大學社會聲譽的關系 131
1.2 研究型大學組織功能與大學社會聲譽的關系 145
1.3 研究型大學科研合作網絡與大學社會聲譽的關系 156
1.4 研究型大學科研合作網絡在大學資源要素 、 組織功能
與大學社會聲譽關系間的調節(jié)效應 158
1.5 研究型大學組織合法性與大學社會聲譽的關系 161
1.6 研究型大學組織合法性在大學資源要素 、 組織功能與
大學社會聲譽關系間的中介效應 165
4.2 變量與模型設定 167
2.1 研究變量的選取 167
2.2 模型的設定 176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與討論 178
5.1 實證分析 178
1.1 當期效應 178
1.2 滯后效應 192
5.2 穩(wěn)健性檢驗 208
5.3 結果與討論 218
第六章 研究型大學社會聲譽形成機理的案例檢驗 222
6.1 案例選擇 222
6.2 哈佛大學 226
2.1 哈佛大學發(fā)展概況 226
2.2 哈佛大學社會聲譽提升策略 228
6.3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237
6.3.1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fā)展概況 237
6.3.2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聲譽提升策略 239
6.4 上海交通大學 249
6.4.1 上海交通大學發(fā)展概況 249
6.4.2 上海交通大學社會聲譽提升策略 253
6.5 香港科技大學 263
6.5.1 香港科技大學發(fā)展概況 263
6.5.2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聲譽提升策略 266
6.6 跨案例比較 273
第七章 總結與建議 282
7.1 研究結論 282
7.2 研究啟示與建議286
7.3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290
7.4 研究局限與展望 291
參考文獻 295
附錄 美國卡內基高等院校分類標準中的 Ⅰ 類研究型大學345
后記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