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是中國現(xiàn)存*早*完整的古代農學名著,也是世界農學*早*有價值的巨著之一。長期以來深受國內外學者推崇,即使在當今也還煥發(fā)著農業(yè)科學技術的燦爛光輝。新中國成立以后,史學家吳晗主編的“中國歷史小叢書”即把《賈思勰與》列入其中,作重點介紹,對于其價值及主要內容作深入淺出的說明,此書由中華書局出版,當時產生了一定影響。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更加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教授主編的《中華文化要籍導讀叢書》,共選取51種圖書,涵蓋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重要典籍,其中就有《齊民要術》。《齊民要術》同《夢溪筆談》、《本草綱目》、《天工開物》一樣,在我國自然科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國內當代研究《齊民要術》成果*為杰出的專家當推繆啟愉教授??妴⒂洌?910—2003),浙江義烏人,解放前曾任中國地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南京中央政治大學副教授;解放后歷任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南京農業(yè)大學、中國農業(yè)遺產研究所教授、研究員,是著名農史專家,出版著作和發(fā)表論文約600余萬字。其中,《校釋》獲1985年農牧漁業(yè)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另外還出版《導讀》、《譯注》等。依據繆啟愉教授《導讀》的一些重要觀點,同時參考梁家勉、萬國鼎、石聲漢、汪維輝等諸位“賈學”大家的著述,再加上我們的研讀心得,撰寫這冊《語言特色研究》。人們知道,《齊民要術》誕生于15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中下游一帶,包括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域。賈思勰出身于官宦耕讀之家,他通過閱讀中國農書經典,搜集大量農學資料,拜農民為師,再加上自己的親身體驗,歷經多重艱難,終于完成這部劃時代的農學巨著。因時代久遠和本書體裁的特殊性,《齊民要術》素稱難讀難懂,這是否跟作者的初衷相違背?作者在序言中明確定位,其讀者對象是勞動人民而非文人學士:“曉示家童,未敢聞之有識,故丁寧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辭。”我們認為,賈思勰所標榜的與本書所呈現(xiàn)出來的文體風格不相吻合,其原因主要在于賈思勰的文人身份和學養(yǎng)深厚,使他在進行撰著時必然形成句法、文法上的“文”與“雅”,很難走入“俗”與“俚”。比如大量使用省略句、倒裝句,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俯拾即是。尤其大量引用典籍,這一方面顯示他布局謀篇的匠心獨運,另一方面又表明他為寫作此書真可謂苦心孤詣,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積累,具有超乎尋常的科學求證精神;同時他又是大膽涉足于封建士大夫所不屑觸及的“農”、“圃”二事的科學家,如果受制于“曉示家童”、“丁寧周知”、“言提其耳”的約束,則不能成就其雖穿越千年亦能流布萬里、熠熠閃光的博大精深。當然,我們知道這部著作屬于說明體裁,它的文體風格理應符合自身要求:準確、簡明,“不尚浮辭”;一般人之所以認為不好理解,推測其原因大致表現(xiàn)在詞匯運用和語法特征兩個方面。另外是篇章結構的匠心獨具。該書內容幾乎囊括農業(yè)生產經營的所有事項,規(guī)模之大,前所未有,作者在《自序》中說“起自農耕,終于醯醢,資生之業(yè),靡不畢書”。凡是人們生產生活上的所有活動,全部予以記錄,像百科全書一般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內容如此龐大,賈思勰卻能夠給予有條不紊、脈絡清晰的說明,這直接得益于本書結構的主次分明、體系完整、體例創(chuàng)新。這本小冊子力求在這些方面加以深入淺出的說明,以幫助初學者和研究者搬掉閱讀上的攔路虎,能夠比較從容的閱讀這部農學名著。在讀者和作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進入《齊民要術》的無限勝景中,了解要旨,掌握真諦,為傳承農圣文化,做點微薄貢獻。至于書中語言表達之不足,顯然也存在,特別開篇的《序》用了駢體文,大雅博奧,用典甚多,與正文的簡明易懂風格,大相徑庭,極不一致。故特立一章,用較多筆墨作詳盡的剖析和必要的詮釋,以拋磚引玉,得到專家的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