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jià):¥55.00
作 者: | 潘虹,丁勁,劉小勤 |
出版社: |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叢編項(xiàng): | |
標(biāo) 簽: | 暫缺 |
ISBN: | 9787117324878 | 出版時(shí)間: | 2021-12-01 | 包裝: | 平裝-膠訂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字?jǐn)?shù): |
第一章 經(jīng)絡(luò)腧穴/ / 1
第一節(jié) 概論/ 1
第二節(jié) 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的組成/ 1
一、 十二經(jīng)脈/ 1
二、 奇經(jīng)八脈/ 3
三、 十五絡(luò)脈/ 3
四、 十二經(jīng)別/ 4
五、 十二經(jīng)筋/ 4
六、 十二皮部/ 5
第三節(jié) 經(jīng)絡(luò)的生理功能和臨床應(yīng)用/ 5
一、 生理功能/ 5
二、 病理反應(yīng)/ 5
三、 診斷方面/ 6
四、 治療方面/ 6
第四節(jié) 腧穴的分類/ 6
一、 十四經(jīng)穴/ 6
二、 奇穴/ 6
三、 阿是穴/ 7
第五節(jié) 腧穴的命名/ 7
第六節(jié) 腧穴的主治特點(diǎn)和規(guī)律/ 8
一、 腧穴的主治特點(diǎn)/ 8
二、 腧穴的主治規(guī)律/ 8
第七節(jié) 特定穴/ 9
一、 特定穴的意義/ 9
二、 特定穴的分類和特點(diǎn)/ 10
第八節(jié) 腧穴的定位/ 11
一、 骨度分寸法/ 11
二、 解剖標(biāo)志法/ 13
三、 手指同身寸/ 13
四、 簡便取穴法/ 14
第九節(jié) 經(jīng)絡(luò)腧穴各論/ 14
一、 手太陰肺經(jīng)/ 14
(一) 經(jīng)脈循行/ / 14
(二) 主要病候/ / 14
(三) 主治概要/ / 14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14
中府/ 14
尺澤/ 14
孔最/ 15
列缺/ 15
經(jīng)渠/ 15
太淵/ 15
魚際/ 16
少商/ 16
二、 手陽明大腸經(jīng)/ 16
(一) 經(jīng)脈循行/ / 16
(二) 主要病候/ / 16
(三) 主治概要/ / 16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17
商陽/ 17
二間/ 17
三間/ 17
合谷/ 17
陽溪/ 17
目 錄
偏歷/ 17
溫溜/ 18
手三里/ 18
曲池/ 18
肘髎/ 18
手五里/ 19
臂臑/ 19
肩髃/ 19
扶突/ 19
口禾髎/ 19
迎香/ 19
三、 足陽明胃經(jīng)/ 20
(一) 經(jīng)脈循行/ / 20
(二) 主要病候/ / 20
(三) 主治概要/ / 20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21
承泣/ 21
四白/ 21
巨髎/ 22
地倉/ 22
頰車/ 22
下關(guān)/ 22
頭維/ 22
人迎/ 22
缺盆/ 23
乳根/ 23
梁門/ 23
天樞/ 23
水道/ 24
歸來/ 24
氣沖/ 24
伏兔/ 24
梁丘/ 24
犢鼻/ 24
足三里/ 24
上巨虛/ 24
條口/ 24
下巨虛/ 25
豐隆/ 25
解溪/ 25
沖陽/ 25
陷谷/ 26
內(nèi)庭/ 26
厲兌/ 26
四、 足太陰脾經(jīng)/ 26
(一) 經(jīng)脈循行/ / 26
(二) 主要病候/ / 27
(三) 主治概要/ / 27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27
隱白/ 27
大都/ 28
太白/ 28
公孫/ 28
商丘/ 28
三陰交/ 28
漏谷/ 29
地機(jī)/ 29
陰陵泉/ 29
血海/ 29
沖門/ 29
大橫/ 30
大包/ 30
五、 手少陰心經(jīng)/ 30
(一) 經(jīng)脈循行/ / 30
(二) 主要病候/ / 31
(三) 主治概要/ / 31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31
極泉/ 31
少海/ 31
靈道/ 32
通里/ 32
陰郄/ 32
神門/ 32
少府/ 32
少沖/ 33
六、 手太陽小腸經(jīng)/ 33
(一) 經(jīng)脈循行/ / 33
(二) 主要病候/ / 33
(三) 主治概要/ / 34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34
少澤/ 34
前谷/ 34
后溪/ 34
腕骨/ 35
陽谷/ 35
養(yǎng)老/ 35
支正/ 35
小海/ 35
肩貞/ 35
臑俞/ 36
天宗/ 36
秉風(fēng)/ 36
曲垣/ 36
肩外俞/ 36
肩中俞/ 36
天窗/ 37
顴髎/ 37
聽宮/ 37
七、 足太陽膀胱經(jīng)/ 37
(一) 經(jīng)脈循行/ / 37
(二) 主要病候/ / 38
(三) 主治概要/ / 38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38
睛明/ 38
攢竹/ 38
眉沖/ 39
天柱/ 39
大杼/ 40
風(fēng)門/ 41
肺俞/ 41
厥陰俞/ 41
心俞/ 41
督俞/ 41
膈俞/ 41
肝俞/ 41
膽俞/ 41
脾俞/ 41
胃俞/ 42
三焦俞/ 42
腎俞/ 42
氣海俞/ 42
大腸俞/ 42
關(guān)元俞/ 42
小腸俞/ 42
膀胱俞/ 42
中膂俞/ 42
白環(huán)俞/ 43
上髎/ 43
次髎/ 43
中髎/ 43
下髎/ 43
會陽/ 43
承扶/ 43
殷門/ 43
浮郄/ 43
委陽/ 44
委中/ 44
膏肓/ 44
膈關(guān)/ 44
陽綱/ 44
志室/ 44
秩邊/ 44
承山/ 44
飛揚(yáng)/ 45
跗陽/ 45
昆侖/ 45
仆參/ 45
申脈/ 45
金門/ 45
京骨/ 45
束骨/ 46
足通谷/ 46
至陰/ 46
八、 足少陰腎經(jīng)/ 46
(一) 經(jīng)脈循行/ / 46
(二) 主要病候/ / 46
(三) 主治概要/ / 46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46
涌泉/ 46
大鐘/ 48
太溪/ 48
照海/ 49
復(fù)溜/ 49
九、 手厥陰心包經(jīng)/ 49
(一) 經(jīng)脈循行/ / 49
(二) 主要病候/ / 50
(三) 主治概要/ / 50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50
天池/ 50
內(nèi)關(guān)/ 51
大陵/ 51
勞宮/ 51
中沖/ 51
十、 手少陽三焦經(jīng)/ 52
(一) 經(jīng)脈循行/ / 52
(二) 主要病候/ / 52
(三) 主治概要/ / 52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52
液門/ 52
中渚/ 52
陽池/ 53
外關(guān)/ 53
支溝/ 53
肩髎/ 54
翳風(fēng)/ 54
角孫/ 54
耳門/ 54
絲竹空/ 54
十一、 足少陽膽經(jīng)/ 55
(一) 經(jīng)脈循行/ / 55
(二) 主要病候/ / 55
(三) 主治概要/ / 55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56
瞳子髎/ 56
聽會/ 57
上關(guān)/ 57
率谷/ 57
本神/ 57
陽白/ 57
頭臨泣/ 57
風(fēng)池/ 58
肩井/ 58
日月/ 58
環(huán)跳/ 58
風(fēng)市/ 58
陽陵泉/ 59
光明/ 59
丘墟/ 59
足臨泣/ 60
十二、 足厥陰肝經(jīng)/ 60
(一) 經(jīng)脈循行/ / 60
(二) 主要病候/ / 61
(三) 主治概要/ / 61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61
大敦/ 61
行間/ 61
太沖/ 62
中封/ 62
蠡溝/ 63
中都/ 63
膝關(guān)/ 63
曲泉/ 63
陰包/ 64
足五里/ 64
陰廉/ 64
急脈/ 64
章門/ 64
期門/ 65
十三、 督脈/ 65
(一) 經(jīng)脈循行/ / 65
(二) 主要病候/ / 65
(三) 主治概要/ / 65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66
印堂/ 66
齦交/ 66
水溝/ 67
神庭/ 67
百會/ 67
風(fēng)府/ 67
大椎/ 67
身柱/ 67
命門/ 68
腰陽關(guān)/ 68
腰俞/ 68
長強(qiáng)/ 68
十四、 任脈/ 68
(一) 經(jīng)脈循行/ / 68
(二) 主要病候/ / 68
(三) 主治概要/ / 68
(四) 本經(jīng)常用腧穴/ / 69
中極/ 69
關(guān)元/ 69
石門/ 70
氣海/ 70
神闕/ 70
水分/ 71
中脘/ 71
巨闕/ 71
膻中/ 71
十五、 經(jīng)外奇穴/ 72
(一) 頭頸部穴/ / 72
四神聰/ 72
魚腰/ 72
太陽/ 72
耳尖/ 73
金津、玉液/ / 73
翳明/ 73
牽正/ 73
夾承漿/ 74
安眠/ 74
頸百勞/ 74
(二) 胸腹部穴/ / 74
子宮/ 74
(三) 背部穴/ / 74
定喘/ 74
夾脊/ 75
胃脘下俞/ 75
腰眼/ 75
(四) 上肢部穴/ / 76
十宣/ 76
四縫/ 76
八邪/ 76
腰痛點(diǎn)/ 76
二白/ 77
(五) 下肢部穴/ / 77
八風(fēng)/ 77
膝眼/ 77
百蟲窩/ 77
闌尾/ 78
膽囊/ 78
第二章 常用中醫(yī)護(hù)理技術(shù)/ 86
刮痧技術(shù)/ 86
拔罐技術(shù)/ 91
麥粒灸技術(shù)/ 95
隔物灸技術(shù)/ 98
懸灸技術(shù)/ 102
蠟療技術(shù)/ 105
穴位敷貼技術(shù)/ 109
中藥泡洗技術(shù)/ 112
中藥冷敷技術(shù)/ 115
中藥濕熱敷技術(shù)/ 118
中藥涂藥技術(shù)/ 121
中藥熏蒸技術(shù)/ 124
中藥熱熨敷技術(shù)/ 127
中藥離子導(dǎo)入技術(shù)/ 130
穴位注射技術(shù)/ 133
耳穴貼壓技術(shù)/ 136
經(jīng)穴推拿技術(shù)/ 140
中藥灌腸技術(shù)/ 144
雷火灸技術(shù)/ 147
百笑灸技術(shù)/ 151
百會灸技術(shù)/ 154
火龍灸技術(shù)/ 158
敦煌鋪灸技術(shù)/ 162
艾盒(箱)灸技術(shù)/ / 165
平衡拔罐技術(shù)/ 168
藥罐(竹罐)技術(shù)/ / 172
放血療法/ 176
腕踝針技術(shù)/ 180
皮內(nèi)針技術(shù)/ 183
耳針技術(shù)/ 187
全息經(jīng)絡(luò)刮痧技術(shù)/ 191
引陽入陰頭部按摩技術(shù)/ 195
臟腑按摩技術(shù)/ 198
小兒捏脊療法/ 202
中藥封包技術(shù)/ 206
冰硝散外敷技術(shù)/ 209
芒硝外敷技術(shù)/ 212
中藥外敷技術(shù)/ 215
中藥涂擦技術(shù)/ 218
中藥塌漬技術(shù)/ 221
中藥熏藥技術(shù)/ 224
中藥足浴技術(shù)/ 228
中藥腿浴技術(shù)/ 231
中藥坐浴技術(shù)/ 234
新生兒中藥藥浴技術(shù)/ 237
陰道中藥灌洗技術(shù)/ 240
中醫(yī)定向透藥技術(shù)/ 244
中醫(yī)定向透藥技術(shù)(燈式)/ 247
中醫(yī)定向透藥技術(shù)(臺式)/ 250
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操作技術(shù)/ 253
光子治療儀操作技術(shù)/ 256
特定電磁波譜(TDP)照射操作技術(shù)/ 259
溫?zé)崾降椭懿ㄖ委焹x操作技術(shù)/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