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雨,愛聽秋墳鬼唱詩?!薄读凝S志異》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以記錄神仙、道士、狐鬼精魅故事及各種奇聞軼事為特色,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不滿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反抗故事,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 本版本由著名作家、明清小說評論家吳越評注,精選《畫皮》《嬰寧》《續(xù)黃粱》《小翠》等各類經典30余篇,從志怪故事解人間常情,帶讀者品析《聊齋志異》所塑造的豐富的人鬼狐形象,走入精彩紛呈的“聊齋”世界。從文言文的唐傳奇、宋元時代的話本,到明清小說,中國古代小說走的是一條“由文到白”的通俗化道路。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卻“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語),祖法晉唐,以文言志怪,走著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等不同的道路。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反映到作品上,古樸難懂的文言文無疑成為現(xiàn)在的讀者閱讀《聊齋志異》的一大障礙。 為著文化普及以及更多方面、深層次展現(xiàn)《聊齋志異》內容和價值的目的,本版本在原文的基礎上,設置了“注釋”“譯文”“簡評”等欄目,幫助讀者打通文字閱讀上的障礙;并于每篇中配以前人所繪白描插圖。原文以鑄雪齋抄本為底本,參照其他各版本之優(yōu)點。注釋繁簡適當,參考多家,力求準確,并對書中出現(xiàn)的典故、冷僻用語等作詳細注解。譯文旨在促進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在“準確”基礎上力求典雅、流暢。簡評則力求解放思想,不拘泥于一家之見,旁征博引,結合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以求開闊讀者的視野,為今人提供閱讀理解的思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