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泰州學派研究

泰州學派研究

泰州學派研究

定 價:¥99.00

作 者: 周群 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0208987 出版時間: 2022-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15 字數:  

內容簡介

  泰州學派的成員羅汝芳晚年在《大學》本文釋齊家治國的傳九章中說:“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绷_汝芳據此認為《大學》的宗旨可歸結為“孝”“弟”“慈”三個標準。他提出,“天下之大,未嘗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認為人人都是“孝弟慈”。羅汝芳對“孝弟慈”的理解不限于儒家經典中冬溫夏清的方式、遵從長上的要求等,而是容納了從供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子孫,到安生全命、勤謹生涯、保護軀體,以至光大門戶、顯親揚名等一系列生活價值,這些價值可以說都體現了家族倫理的原則和規(guī)范。正如王艮一樣,他在孝弟慈的家族倫理解釋下,肯定了為家庭而追求富裕等價值,以及保護自我、勤勉從業(yè)等倫理的規(guī)范。泰州學派不再把儒家的價值當作士大夫經過復雜修養(yǎng)過程才能達到的境界,而把它作為百姓日用中就已實現著、表現著的東西;儒學從此不再是高不可攀、遠不可及的,而是人人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泰州學派的理想是,把人人都有的這種現成的不慮之知即不自覺的所能所知,更為提高一步,變成自覺的所能所知。這樣一種思想的實質,是把儒學平民化、世俗化了。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儒學普及化了,而另一方面儒學也民間化了,容納了更多的生活價值和家族倫理。王艮、顏山農、羅汝芳所體現的正是明代中后期“儒家倫理普及化”的運動。

作者簡介

  周群,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國漢傳佛教文學思想史》首席專家。擔任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二十余年。撰著有《儒釋道與晚明文學思潮》《宗教與文學》《劉基評傳》《袁宏道評傳》《徐渭評傳》《季札評傳》《明朝文學》《孔子》等。

圖書目錄


導論 泰州學派概說
一、《泰州學案》的特點與內容
二、序文的矛盾及其成因
三、泰州學派的主要特征與社會意義
第一章 王艮:泰州學派的肇興
一、家世及生平簡介
二、以身為本的淮南格物說
三、大成學
四、百姓日用即道與現成良知
五、樂學說
第二章 王襞:“援龍溪以濟心齋”的泰州干城
一、援“天命”“率性”證“良知見成”
二、樂即心
三、對泰州之學的傳承與發(fā)展
第三章 王棟:心齋學術的疏證者及其主意說
一、“近炙安豐,遠溯姚江”:援姚江以證安豐
二、闡揚心齋之學
三、誠意慎獨論
四、作用與嗣響
第四章 徐樾:“百姓日用即道”的闡釋與泰州學派的傳承
一、現成自在與百姓日用即道
二、心性論
三、隱而不彰的內在原因
第五章 顏鈞:“精神心造”的泰州別派開山
一、大中仁學
二、神莫論及其陌生化的論學方法
三、三教觀及論學的宗教色彩
四、余論
第六章 何心隱:綜匯個體、群體意識的思想家
一、師承論略
二、蒙難原因
三、思想特征
第七章 羅汝芳:泰州學派的集大成者
一、學拜山農與二溪并置
二、遠承明道與萬物一體論
三、借《易》以論生生之學
四、人性論與工夫論
五、孝弟觀
六、影響:陽明到李贄的中介
第八章 趙貞吉:于經世出世中實現泰州學派的轉向
一、學屬泰州辨證
二、“躋陽明而為禪”的主要代表
三、在泰州學派演變中的地位與影響
第九章 鄧豁渠:“躋陽明而為禪”的泰州傳人
一、《南詢錄》與鄧豁渠的為學經歷
二、思想的歷時變化及主要內涵
三、人列《泰州學案》的學理依據
四、從鄧豁渠看泰州學派的歷時特征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