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視野·寧夏水洞溝遺址石制品熱處理實驗研究》以模擬實驗與科技檢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水洞溝遺址石料熱處理后的變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針對水洞溝出土的石制品,設計了全面的模擬實驗,獲取熱處理石制品。通過觀察對比、X射線衍射、X射線熒光、掃描電鏡和偏光顯微鏡觀察,總結出水洞溝石料熱處理后的特征,并發(fā)現古人通過熱處理改變石料的力學性質,從而提高其打制性能。依據實驗結果,我們從水洞溝遺址2號、12號地點甄別出熱處理石制品110件。觀察分析結果表明,當時古人類已經熟練掌握了熱處理技術,理解不同原料間的打制性能的差別,并將之運用于石器制作、使用中,提高了石料利用率及生產效率。同時古人類對熱處理石料存在搬運行為。通過本項研究,首次確認東亞地區(qū)存在熱處理行為,水洞溝熱處理石制品的發(fā)現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熱處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同時填補了熱處理技術由西向東發(fā)展與傳播的缺環(huán)。水洞溝熱處理行為的發(fā)現,為探討舊石器時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證據,也為了解現代人行為在中國的出現與擴散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