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民間藝術手藝深描:社會轉型中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藝術人類學研究

手藝深描:社會轉型中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藝術人類學研究

手藝深描:社會轉型中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藝術人類學研究

定 價:¥70.00

作 者: 榮樹云 著
出版社: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叢編項: 藝術人類學文叢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9048181 出版時間: 2022-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人類學是以田野調查與文化整體觀為研究范式的學科,只有將傳統(tǒng)手工藝放置在鮮明的語境中,才能看清社會轉型與手工藝變遷之間的關系。當空間維度中的“田野”與歷史維度中的“田野”進行疊加的時候,人類學家如何利用“器物”“文獻”“口述史料”等介入“歷史事件”對其“深描”并進行民族志書寫,對藝術人類學的研究范式來說將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本書旨在通過藝術人類學的研究范式,以社會轉型對楊家埠木版年畫生命樣態(tài)產(chǎn)生的影響為思考線索,從國家、市場、文化、技術四個維度,就邁向現(xiàn)代性本土化的民間藝術、從遺產(chǎn)到資源理論的社會實踐、國家在場與理性小農(nóng)的互惠與博弈、知識分子對民間藝術的介入與影響四個方面,探討社會轉型與傳統(tǒng)手工藝變遷的關系。

作者簡介

  榮樹云,女,山東壽光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社會兼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理事。主要從事藝術人類學、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專著、教材各1部,撰寫《傳統(tǒng)造物與生活方式概論》(合著),翻譯《古羅馬藝術》(合譯),參與編寫《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山東卷》;在《民族藝術》《民俗研究》《南京藝術設計學報》《民族藝術研究》等核心及其他刊物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分別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重點以及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各1項,主持省級課題1項,負責重大課題子課題1項,論文分別獲第二屆“費孝通藝術人類學獎”優(yōu)秀獎、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三等獎、山東省人文社科獎三等獎。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與意義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論證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論證框架
第四節(jié) 理論運用、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一、理論運用
二、研究方法
三、資料來源
第一章 楊家埠木版年畫與村落概述
第一節(jié) 楊家埠村落概述
一、村落位置與人口概況
二、楊家埠村的由來
三、楊家埠村的產(chǎn)業(yè)結構變遷
四、楊家埠年畫與村落形態(tài)的變遷
第二節(jié) 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起源
一、楊家埠年畫起源解說
二、楊家埠年畫初創(chuàng)的條件
第三節(jié) 楊家埠年畫的行業(yè)習俗
第四節(jié) 楊家埠年畫風箏一條街
一、年畫風箏一條街概述
二、沿街房使用情況
小結
第二章 功能與生產(chǎn):鄉(xiāng)土社會中的楊家埠年畫
第一節(jié) 作為鄉(xiāng)土文化體系的木版年畫
一、起步期:明初(1369年)至隆慶二年(1568年)的楊家埠年畫
二、發(fā)展期:隆慶二年到明末的楊家埠年畫
三、繁榮期:清初期至清中期的楊家埠年畫
四、鼎盛期:清代中期到清末的楊家埠年畫
五、衰落期:民國戰(zhàn)亂中的楊家埠年畫
第二節(jié) 鄉(xiāng)土社會中年畫藝人的藝術實踐
一、循舊、創(chuàng)新、模仿:楊家埠木版年畫題材的多元成因
二、時代之眼:楊家埠木版年畫藝術風格的成因
三、木版年畫的屬性分析
第三節(jié) 楊家埠木版年畫制作技藝解析
第四節(jié) 楊家埠木版年畫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
一、生產(chǎn)組織單位
二、年畫銷售方式
三、畫行
第五節(jié) 技藝傳承方式、性別代際分工與雇工招募、管理
一、家族技藝傳承與性別代際分工
二、師徒傳承
三、雇工的招募、分類與管理
小結
第三章 政治與改革: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的楊家埠年畫
第一節(jié)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思想改造與新年畫運動
一、革命的宣傳工具——根據(jù)地木刻版畫
二、政治的宣傳工具——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新年畫運動
第二節(jié) 楊家埠新年畫改革(1949-1966年)
一、1949-1952年的楊家埠新年畫改革
二、1953-1966年當?shù)卣M行的新年畫改革
三、新年畫改革時期楊家埠村老百姓的“對策”
第三節(jié) 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楊家埠新舊年畫的生產(chǎn)銷售狀況(1949-1976年)
一、楊家埠新舊年畫的生產(chǎn)銷售狀況(1949-1965年)
二、“文革”期間的新舊年畫生產(chǎn)銷售狀況(1966-1976年)151
小結
第四章 復興與再造: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的楊家埠木版年畫
第一節(jié) 復興:以“戶”為單位的家庭作坊
一、家庭作坊生產(chǎn)模式:1978—-2002年
二、家庭作坊類年畫銷售方式——拉客(kei)
第二節(jié) 再造:楊家埠木版年畫(社)研究所
第三節(jié) 變革:機器年畫的出現(xiàn)
一、機器年畫的“本真性”探討
二、機器年畫的題材分類
第四節(jié) 融合: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的現(xiàn)代工藝品年畫
一、現(xiàn)代工藝品年畫店概述
二、現(xiàn)代工藝品年畫店的雇傭關系
三、現(xiàn)代工藝品年畫店的銷售渠道
四、現(xiàn)代工藝品年畫多元化傳承方式
小結
第五章 互惠與博弈:非遺語境下的楊家埠木版年畫
第一節(jié) 國家在場:作為“非遺”的楊家埠年畫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工作是如何介入楊家埠村的
二、作為“遺產(chǎn)旅游業(yè)”的楊家埠村
三、“非遺保護3.0層級”理念在年畫界的實踐
第二節(jié) 非遺語境中的木版年畫傳承人群
一、傳承人群類型的多元化分析
二、傳承人群內部社會關系分析
第三節(jié) 非遺語境中年畫藝人認知體系的建構
一、民間藝人對社會身份的追求
二、民間藝人對年畫著作權的認知
第四節(jié) 楊家埠年畫的未來
第五節(jié) 關于民間“藝術大師”現(xiàn)象的個案解讀——楊洛書
小結
第六章 總結與思考
第一節(jié) 從遺產(chǎn)到資源理論的社會實踐
第二節(jié) 邁向“現(xiàn)代性的本土化”的藝術實踐
第三節(jié) 結構與功能:國家在場與理性小農(nóng)的民間藝術實踐
一、結構:國家在場的民間藝術再生產(chǎn)
二、功能:理性小農(nóng)的“文化自決”藝術實踐
第四節(jié) 知識精英在民間藝術發(fā)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人物訪談系列
田野雜記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