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緒 論 / 001
一、研究概覽 / 001
(一)研究緣起 / 001
(二)研究目標 / 004
(三)研究方法 / 005
(四)研究意義 / 006
二、文獻綜述 / 008
(一)國外研究現狀 / 008
(二)國內研究現狀 / 034
第二章
研究理論基礎:見證詩歌 / 037
一、見證詩歌的肇始 / 037
(一)20世紀美國詩歌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 038
(二)世界政治詩歌的鼓舞 / 039
(三)21世紀美國詩歌的文化認同轉向 / 040
二、見證詩歌的內涵與社會價值 / 042
三、當代美國見證詩歌的藝術策略 / 044
(一)挪用 / 045
(二)打破主體穩(wěn)定性 / 046
(三)跨時空穿越 / 048
四、見證詩歌所面臨的挑戰(zhàn)與責任 / 051
第三章
阿曼特勞特詩歌的崛起 / 054
一、阿曼特勞特的詩人之路 / 054
(一)“孑然特出”:早年時光 / 054
(二)“林下植被”:灣區(qū)歲月 / 060
(三)“零度景觀”:故里生活 / 065
二、阿曼特勞特創(chuàng)作分期 / 066
(一)“到沙漠去”:發(fā)軔期 / 066
(二)“她在黑暗中/縫著,將裂洞穿在一起”:探索期 / 071
(三)“我就寫這個/一直”:成熟期 / 081
第四章
阿曼特勞特詩論 / 096
一、創(chuàng)作旨趣、定義和標準 / 097
(一)“我意在見證資本主義對意識的干預”:創(chuàng)作宗旨 / 097
(二)“詩歌是鬼魅纏繞的語言”:詩歌定義與標準 / 107
二、語言情趣論 / 116
(一)懷疑之論 / 116
(二)語言情色 / 118
(三)舊詞新曲 / 124
三、“詩意沉默” / 131
(一)歷史語境 / 131
(二)“沉默的沖動” / 132
(三)沉默的類別及效果 / 135
四、“切爾西詩學” / 140
(一)“切爾西”名考 / 141
(二)多聲部詩學 / 145
(三)反轉的詩學 / 153
第五章
阿曼特勞特詩歌藝術策略 / 163
一、混搭 / 164
(一)雅語與俗語混搭 / 164
(二)嚴肅和戲謔混搭 / 170
(三)詩意和非詩意混搭 / 176
二、跨界 / 180
(一)散文詩:折中策略 / 181
(二)分行詩節(jié)加散文段落 / 184
(三)純散文詩 / 192
三、拼貼 / 195
(一)傳統(tǒng)拼貼及意義 / 196
(二)“淘來語” / 199
(三)阿氏拼貼的分類 / 206
四、并置 / 222
(一)具象與抽象的并置 / 227
(二)遠景與近景的并置 / 232
(三)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并置 / 236
第六章
阿曼特勞特詩歌美學特點 / 242
一、抒情性 / 242
(一)“抒情的語言詩人” / 244
(二)破壁主體的抒情主義 / 249
(三)日常抒情主義 / 256
(四)“此刻”抒情主義 / 268
二、未決性 / 281
(一)多重解讀可能性 / 283
(二)容忍不確定立場 / 300
(三)承認詩人的局限性 / 306
三、政治性 / 318
(一)超越語言層面的見證 / 318
(二)對美國大眾媒體的批判 / 325
(三)對美國城市空間的批判 / 345
第七章
結語:“迷思海洋中的嚴肅燈塔”之兩面觀 / 363
一、阿曼特勞特詩歌的重要性及局限性 / 364
二、研究反思與未來研究方向展望 / 382
參考文獻 / 385
后 記 /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