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若干重要問題研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若干重要問題研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若干重要問題研究

定 價:¥158.00

作 者: 王瑞萍,馬進,馬虎銀,喬娟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91894 出版時間: 2021-1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4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寫入《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明確了這個命題的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jié)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的意蘊。本書著重闡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zhì)、豐富內(nèi)涵、理論價值、實踐要求和深遠意義,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當代建構(gòu)、理論基礎(chǔ)、哲學基礎(chǔ)、歷史演進、政治基礎(chǔ)、文化認同、溝通模式、社會交往、心態(tài)建設(shè)、精神和物質(zhì)基礎(chǔ)等多個重要視角深入闡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必然性、極端重要性、現(xiàn)實針對性,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的要求。全書兼具理論性、學術(shù)性和時代性的特色。

作者簡介

  王瑞萍,女,甘肅慶陽人,博士,甘肅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甘肅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甘肅政法大學首屆“文翰學者”講座教授。出版學術(shù)專著六部,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馬進,男,山西右玉人,博士,甘肅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終身享受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人物,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負責人。出版學術(shù)專著十余部,發(fā)表論文一百余篇。馬虎銀,男,甘肅禮縣人,碩士,甘肅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西北地區(qū)高校黨建理論研究會理事,西北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出版專著五部,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喬娟,女,寧夏銀川人,碩士,甘肅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校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優(yōu)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出版專著五部,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

圖書目錄

導   論      ( 1 )
第一章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4 )
第一節(ji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nèi)涵     ( 4  )
一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析     ( 4  )
二    中華民族共同體      ( 8 )
三    堅持  " 兩個共同"       ( 9 )
四    中國共產(chǎn)黨建構(gòu)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百年歷程      (12)
五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      (22)
第二節(ji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   (25)
一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特征       (26)
二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國家文化基礎(chǔ)      (28)
三    對馬克思價值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       (30)
第三節(ji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當代建構(gòu)      (32)
一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反映論建構(gòu)      (33)
二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合力"  生成建構(gòu)      (34)
三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經(jīng)濟基礎(chǔ)核心要義建構(gòu)      (35)
 
第二章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邏輯       (37)
第一節(ji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古代萌芽      (37)
一    " 華夷 一 統(tǒng)"  的大 一 統(tǒng)思想的孕育發(fā)展   (38)
二    " 大 一 統(tǒng)"  與 中華民族整體觀念的形成   (40)
三    元明清大 一 統(tǒng)的中華整體觀念形成      (45)
第二節(ji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近代啟蒙      (47)
一   康有為的大同理想   (47)
二    梁啟超的民族主義思想   (50)
三    孫中山 的  " 五族共和"  思想      (54)
第三節(ji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覺階段      (57)
一    反帝聯(lián)合體到中華民族共同體   (57)
二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60)
三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 自 覺      (64)
 
第三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chǔ)      (69)
第一節(jié)   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shè)   (69)
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內(nèi)涵   (70)
二    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整合功能   (71)
三    政治社會化的保證   (79)
第二節(jié)   黨的建設(shè)與執(zhí)政能力的提升是前提保障      (83)
一    堅持集中統(tǒng) 一領(lǐng)導的制度優(yōu)勢   (83)
二    中國共產(chǎn)黨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領(lǐng)導力量      (87)
三   進 一 步構(gòu)建新時代和諧的民族關(guān)系      (89)
第三節(jié)   重視和加強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育中的心態(tài)教育   (90)
一    心態(tài)教育在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育中的重要性      (91)
二    心態(tài)教育在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育中的重點      (92)
三    心態(tài)教育在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育中的方法      (93)
第四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認同      (96)
第一節(jié)    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96)
一    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96)
二    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guān)系      (98)
三    文化認同   (99)
第二節(ji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     (102)
一    對文化認同的三個促進作用     (102)
二   在文化認同中扮演的角色     (104)
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文化認同的整合   (106)
四   促進文化認同的進步     (107)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認同的五種交往方式   (109)
一    以文化資本積累進行交往     (110)
二    以 國家公民身份進行交往     (111)
三    以凝練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性人格進行交往   (111)
四    以對共同體認同的文化態(tài)度和精神進行交往   (112)
五    以現(xiàn)實實踐的行動品質(zhì)進行交往     (113)
第四節(jié)   鑄牢國家文化基礎(chǔ)的三種構(gòu)建     (114)
一    國家層面的構(gòu)建     (114)
二    社會層面的構(gòu)建     (116)
三   個人層面的構(gòu)建     (119)
第五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國家文化溝通模式   (122)
第一節(jié)    國家文化溝通模式     (122)
一    意識形態(tài)溝通模式特色     (123)
二   各民族愿景溝通模式     (125)
三   各民族文化的溝通模式     (126)
第二節(jié)   構(gòu)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交往能力   (127)
一    生成和構(gòu)建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28)
二    生成和構(gòu)建交往的實踐能力     (130)
三    生成和構(gòu)建交往公共文化的能力     (132)
第三節(jié)   構(gòu)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國家文化溝通模式   (134)
一   進 一 步凝聚各民族的認同     (135)
二   進 一 步凝聚對中華文化的 自信     (137)
三   進 一 步凝聚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認同   (138)
第六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同和社會心態(tài)健全   (141)
第一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國家認同的文化解釋   (141)
一    國家認同的文化解釋是 一個  " 深描"  過程   (141)
二    國家認同是認知— 情感反應模式的構(gòu)建   (145)
三    認知— 情感反應模式中符號體系的構(gòu)建   (148)
第二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認同   (151)
一    社會認同理論的產(chǎn)生     (152)
二    社會認同理論的四個基本概念     (152)
三    社會認同構(gòu)建的益處     (154)
四    社會認同缺乏的危害     (156)
第三節(jié)   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的實質(zhì)和秩序   (158)
一    社會認同理論成為認識和理解中國民族問題的重要話語      (158)
二    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的關(guān)鍵是形成中華民族認同的國家秩序      (158)
三    以知覺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chǔ)的社會認同類型和秩序   (161)
第四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心態(tài)健全   (166)
一    心態(tài)特征      (167)
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會心態(tài)健全釋義   (168)
三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心態(tài)健全的作用   (169)
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心態(tài)健全的國家認同表現(xiàn)      (170)
五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心態(tài)的 自 我表現(xiàn)   (173)
第七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思考   (176)
第一節(jié)   加強黨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領(lǐng)導   (176)
一    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 一領(lǐng)導的重要性     (177)
二    黨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領(lǐng)導核心   (180)
三    黨引領(lǐng)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83)
第二節(jié)   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     (187)
一    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shè)     (187)
二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192)
三    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96)
第三節(jié)   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jié)     (199)
一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jié)的豐富內(nèi)涵     (200)
二    支持加快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     (203)
三    尊重和保障少數(shù)民族合法權(quán)利     (206)
第四節(jié)    " 兩個共同"  的推動作用      (209)
一    實現(xiàn)  " 兩個共同"  的重要意義   (210)
二    實現(xiàn)  " 兩個共同"  的路徑和條件   (213)
三    堅持  " 四個維護"  的原則   (217)
第五節(jié)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220)
一    堅持完善民族區(qū)域 自 治制度的意義和內(nèi)涵   (221)
二    推進少數(shù)民族社會主義文化建設(shè)     (225)
三    堅持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232)
第八章   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些思考   (242)
第一節(jié)    " 思"  的框架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42)
一    為什么要在  " 思"  的框架里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43)
二    以人性之  " 思"  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性意蘊   (245)
三    以美之  " 思"  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美學意蘊   (250)
四    以哲學之  " 思"  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哲學品格意蘊     (254)
第二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日常族際交往基礎(chǔ)   (259)
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 日 常族際交往理念化基礎(chǔ)構(gòu)成     (260)
二    日 常族際交往的文化資本積累基礎(chǔ)構(gòu)成   (263)
三    日 常族際交往的實踐能力生成     (265)
四   各民族 日 常族際交往的核心要素培育   (271)
第三節(jié)    " 絕地天通"  人神觀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gòu)建     (275)
一    " 絕地天通"  人神觀的起源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萌芽     (276)
二    " 絕地天通"  人神觀的發(fā)展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fā)展     (279)
三    " 絕地天通"  的人神觀對構(gòu)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要義    (284)
第四節(jié)   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91)
一    后現(xiàn)代內(nèi)涵構(gòu)建的譜系脈絡     (292)
二    后現(xiàn)代的三個核心觀點     (294)
三    構(gòu)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  " 歷史法則"      (297)
四    構(gòu)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后現(xiàn)代方案   (299)
第九章   建設(sh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306)
第一節(jié)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306)
一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本內(nèi)涵     (307)
二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內(nèi)容     (309)
三   建設(sh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大意義   (312)
第二節(jié)   建設(sh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原則     (316)
一    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     (316)
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共有精神家園   (320)
三   建設(sh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的原則   (323)
第三節(jié)   建設(shè)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路徑   (326)
一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 五個認同"      (326)
二    加強各民族族際交往交流交融     (334)
三   建設(shè)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 自信   (335)
四   建設(sh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力量之源   (339)
第十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和物質(zhì)基礎(chǔ)   (347)
第一節(jié)   馬克思的社會發(fā)展理論     (347)
一    馬克思社會發(fā)展理論的意義     (347)
二    馬克思社會發(fā)展理論的內(nèi)涵     (349)
三    馬克思社會發(fā)展理論的特點     (351)
第二節(jié)    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意識     (352)
一    中華民族根意識的涵義     (352)
二    中華民族文化 自信的根意識的去社會幻象   (354)
三    中華民族文化 自信的根意識的身份認同   (356)
第三節(jié)    以馬克思經(jīng)濟學方法論推動深度貧困民族地區(qū)脫貧攻堅
— 以甘肅省  " 兩州"  市場和脫貧攻堅關(guān)系為視角 … …  (361) 一    以  " 看得見的手"  和  " 看不見的手"  共同推動發(fā)展   … …  (361)
二    形成市場和政府雙重作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365)
三    以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手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   (367)
第十一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常交往的六大心態(tài)   (370)
第一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民族日常交往的愛國心態(tài)      (370)
一   各民族愛國主義的鮮明特點     (371)
二   各民族 日 常交往形成的三大愛國心態(tài)   (374)
三   各民族 日 常交往愛國心態(tài)與社會發(fā)展的關(guān)系   (380)
第二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日常交往的倫理心態(tài)   (384)
一   倫理心態(tài)的含義     (384)
二   各民族的 日 常交往倫理心態(tài)的四個構(gòu)建   (386)
三   各民族 日 常交往倫理心態(tài)形成的原因   (392)
第三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民族日常交往的同情心態(tài)      (393)
一    有關(guān)同情的理論的譜系追溯     (394)
二   各民族 日 常交往同情心態(tài)的表現(xiàn)     (397)
三   各民族 日 常交往的同情心態(tài)的三個特點   (400)
第四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常交往的社會心態(tài)   (402)
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日 常交往社會心態(tài)的詮釋   (402)
二   各民族 日 常交往社會心態(tài)的特點     (404)
三   各民族 日 常交往社會心態(tài)的表現(xiàn)形式   (407)
四   各民族 日 常交往社會心態(tài)的功能和作用   (409)
第五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日常交往的法治心態(tài)   (411)
一   各民族法治心態(tài)在 日 常交往中的特殊性   (411)
二   各民族法治心態(tài)的形成經(jīng)歷的三個階段   (414)
三   各民族心態(tài)法治化建設(shè)的實踐路徑     (418)
第六節(ji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日常交往的民族群體心態(tài)      (420)
一    民族群體心態(tài)的相關(guān)理論闡釋     (421)
二   各民族 日 常交往的民族群體心態(tài)特點   (426)
三   各民族 日 常交往民族群體心態(tài)評價     (429)
結(jié)束語   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433)
參考文獻      (43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