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壓抽油機發(fā)展歷程
2第二代無梁式液壓抽油機
2.1 第二代無梁式液壓抽油機的結構組成
2.2 第二代無梁式液壓抽油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2.2.1 啟動回路
2.2.2 換向回路
2.2.3 平衡回路
2.2.4 過載與斷載保護回路
2.2.5 補油回路
2.2.6 剎車回路
2.2.7 消振回路
2.2.8 蓄能器補油回路
2.2.9 液位控制與油溫控制回路
2.2.10 電機熱保護回路
2.3 第二代無梁式液壓抽油機的優(yōu)化設計
2.3.1 有關公式的推演簡述
2.3.2 復合油缸的優(yōu)化設計
2.3.3 無梁式液壓抽油機的平衡度
2.4 自動填充無梁式液壓抽油機
2.4.1 基本原理
2.4.2 全局優(yōu)化設計
3第三代高效有梁式液壓抽油機
3.1 第三代液壓抽油機的結構組成
3.2 第三代液壓抽油機的基本原理
3.2.1 啟動回路
3.2.2 換向回路
3.2.3 平衡回路
3.2.4 過載與斷載保護回路
3.2.5 補油回.路
3.2.6 剎車回路
3.2.7 消振回路
3.2.8 液位控制與油溫控制回路
3.2.9 電機熱保護回路
3.2.10 前后驢頭力臂比的最佳選擇
3.3 第三代液壓抽油機的力學方程式
3.4 研究蓄能器的狀態(tài)方程式
3.5 油缸及蓄能器參數(shù)選擇
3.5.1 確定油缸參數(shù)
3.5.2 確定蓄能器參數(shù)
3.6 確定油泵及電機參數(shù)
3.7 懸點載荷和沖次對系統(tǒng)的影響
3.8 設計方案
3.8.1 設計方案一
3.8.2 設計方案二
4第四代高效長沖程長壽命智能式液壓抽油機
4.1 第四代液壓抽油機的結構原理
4.2 第四代液壓抽油機的液壓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
4.3 第四代液壓抽油機的電控系統(tǒng)
4.4 第四代液壓抽油機抽油全過程運行機理
4.4.1 啟動回路
4.4.2 換向回路
4.4.3 平衡回路
4.4.4 過載與斷載保護回路
4.4.5 補油回路
4.4.6 剎車回路
4.4.7 消振回路
4.4.8 液位控制與油溫控制回路
4.4.9 電機熱保護回路
4.4.10 蓄能器補油回路
4.5 第四代液壓抽油機幾個關鍵技術
4.5.1 關于10年壽命的論證
4.5.2 長沖程的結構
4.5.3 關于冷卻的研究
4.5.4 極高的上下行程平衡度
4.6 推演第四代液壓抽油機全局優(yōu)化公式
4.7 六種型號第四代液壓抽油機的設計
4.7.1 Ⅰ型液壓抽油機的設計
4.7.2 Ⅱ型液壓抽油機的設計
4.7.3 Ⅲ型液壓抽油機的設計
4.7.4 Ⅳ型液壓抽油機的設計
4.7.5 Ⅴ型液壓抽油機的設計
4.7.6 Ⅵ型液壓抽油機的設計
4.8 第四代液壓抽油機各參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
5有關專利及鑒定結果
5.1 專利集錦
5.2 鑒定文件
5.2.1 第三代液壓抽油機鑒定
5.2.2 第二代液壓抽油機鑒定
6液壓元件簡介
6.1 液壓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
6.1.1 液壓油的物理性質
6.1.2 液壓油的化學性質
6.1.3 液壓油的主要性能指標
6.1.4 液壓流體的性質
6.2 液壓泵
6.2.1 齒輪泵
6.2.2 葉片泵
6.2.3 柱塞泵
6.2.4 液壓馬達
6.2.5 液壓泵與液壓馬達的符號表示法
6.3 液壓缸
6.3.1 液壓缸的結構組成
6.3.2 液壓缸的計算
6.3.3 液壓缸基本參數(shù)的確定原則
6.4 液壓控制閥
6.4.1 液壓控制閥的分類
6.4.2 壓力控制閥
6.4.3 流量控制閥
6.4.4 方向控制閥
6.4.5 伺服閥與比例閥
6.5 液壓輔件
6.5.1 油箱
6.5.2 油管
6.5.3 濾油器
6.5.4 蓄能器
6.5.5 冷卻器與加熱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