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馬/列/毛/鄧經(jīng)典理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24卷第2輯)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24卷第2輯)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24卷第2輯)

定 價:¥188.00

作 者: 王杰 著,王杰 編
出版社: 東方出版中心
叢編項: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24卷第2輯)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7319888 出版時間: 2022-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74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是一本以馬克思主義美學為中心,兼及東西方美學和美學史研究的集刊,每年出版兩期,系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每一期根據(jù)本年度的學術(shù)熱點和動態(tài)開設相應主題欄目,通過組稿來討論相關(guān)議題?;緝?nèi)容含括:馬克思主義美學原理、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當代美學基本問題、審美人類學等研究領(lǐng)域。本書選刊了“第九屆國際馬克思主義美學論壇”的相關(guān)論文,包括國際有名的神經(jīng)美學之父薩米爾·澤基等國內(nèi)外學者共10篇會議論文。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核心欄目,刊發(fā)了有名美學家周來祥教授的遺稿《在矛盾、沖突、激蕩中追求著和諧》,以及年輕學者周紀文、朱玉杰的紀念文章。本書還探討了新技術(shù)和新媒體全面影響當代藝術(shù)生產(chǎn)和審美活動條件下的新的審美現(xiàn)象。

作者簡介

  王杰,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教授,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學學會馬克思主義美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shù)人類學會副會長,全國馬列文論學會副會長。兼任《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CSSCI)主編,國際馬克思主義美學論壇主席,“批判美學與當代藝術(shù)批評叢書”主編等。

圖書目錄

卷首語
第九屆國際馬克思主義美學論壇
悲傷情緒中的審美體驗/石津智大、薩米爾·澤基著 胡俊譯
克萊夫·貝爾的“有意味的形式”和神經(jīng)生物美學/薩米爾·澤基著 孟凡君、盧幸妮譯
欲望的神經(jīng)機制及美學價值/川端秀樹、薩米爾·澤基著 高瓊譯
馬克思美學的三個邏輯/薩米爾·甘德薩著 何信玉、潘琦譯
作為事件的卡拉瓦喬:巴迪歐視域下的繪畫研究/卡洛斯·維達爾著 艾士薇、高妍譯
馬克思主義與教學/弗雷德里克·詹姆遜著 姚一諾譯
表述與本相:跨文化研究的人與“人”/徐新建
文明的對話:歷史社會學在文明研究中的理論與方法/尹莎莎、彼得羅夫·維克多、羅維奇·亞歷山大彼得洛娃·亞歷山大羅夫娜·阿里亞德娜
對馬克思“人的本質(zhì)力量對象化”的認知美學解讀/陳宜芳、丁峻
由歷史的起源至現(xiàn)時的發(fā)生:“審美發(fā)生”的神經(jīng)美學轉(zhuǎn)向/周豐
百年中國紅色經(jīng)典研究
事件哲學:紅色經(jīng)典及其信仰表征/周鋒、徐建華
“智取威虎山”IP:文化經(jīng)濟語境下的表征轉(zhuǎn)換、政治祛魅與民族信仰的重建/楊東籬、李靜
國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感知結(jié)構(gòu)——概念的嬗變與雷蒙·威廉斯的理論堅持/韓瑞峰
“審美經(jīng)驗”的知識圖景與意義流變/周才庶
朗西埃的“3W”藝術(shù)史/張弓、張玉能
藝術(shù)品作為可展示的情感形式——基于后期維特根斯坦對情感表現(xiàn)說的消解與重構(gòu)/張巧
歷史唯物主義建構(gòu)與馬克思美學的存在論轉(zhuǎn)向——基于《神圣家族》到《〈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導言》的文本解讀/高雪、王淼
機械復制時代的拜物景觀與另類反抗——重思本雅明都市敘事中的資本批判思想/李坤鈺
精神分析棱鏡中的本雅明文藝肖像/許秩嘉、姜延軍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在矛盾、沖突、激蕩中追求著和諧/周來祥
對“美是和諧”的再思考——周來祥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周紀文
周來祥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朱玉杰、趙圣之
21世紀以來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藝術(shù)生產(chǎn)理論: 轉(zhuǎn)向、樣態(tài)與趨勢/孟飛、李振鵬
未能“體系化”的資源——談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文學理論建構(gòu)中的影響與問題/王健
馬克思主義美學視域下的戲劇審美功能探析: 以彩調(diào)劇《劉三姐》和《新劉三姐》為例/程文鳳、廖明君
王小波與村上春樹反面烏托邦書寫比較——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批評視角/張新
論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治理之路——從人民主體性思想談起/史曉林、王淑艷
重大項目專欄
赫勒美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性特色/馮憲光
論阿格妮絲·赫勒的文藝日常生活論/馮芙蓉
本體—工夫—境界:論中西比較視域下宋明理學美學的話語建構(gòu)/朱璟
宋明理學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生成——兼論其對中國當代美學理論建設的啟示/劉強強
審美人類學研究
“問題與方法:文學、藝術(shù)、審美與人類學”工作坊實錄/王杰、方李莉等
韻與余韻:黑衣壯民歌之美——黑衣壯民歌的審美價值及其演變/向先清、范秀娟
人類學批評的文化反思傳統(tǒng)與美學形態(tài)/蘇東曉
“喜樂”作為本土審美范疇的可能性——以嘉絨達爾尕的個案研究為例/盧婷
悲劇理論研究
盧卡奇的悲劇時間觀/趙英暉
三種悲劇理論及其內(nèi)涵接受芻議——叔本華、尼采與馬克思主義悲劇理論的中國化接受比較研究/黃茂文
共同體視域下論人性的異化與邪惡——威廉斯和伊格爾頓悲劇理論的啟示/邢冠英
媒介美學研究
馬克思主義批判視角下的智能傳播及其“點射型”文化/韓素梅
符號:存在與顯現(xiàn)/崔岐恩王志榮曾麗穎
回到馬克思:重提商品符號研究的意義/陳文斌
再談中國審美現(xiàn)代性——以對電影《金剛川》的討論為例/王杰、史曉林等
書評與會議綜述
“傳統(tǒng)和諧文化與當代中國美學建設”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綜述/李慶本
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2021年學術(shù)年會綜述/趙耀
認知神經(jīng)美學:中國本土美學話語體系的全新建構(gòu)——《認知神經(jīng)美學》述評/宋杰
“解放沖力”及其在當代社會的可能性——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美學:日常生活中意識解放的基礎》的討論/王杰、高瓊
人文關(guān)懷與紀錄片美學——電影《無臂七子》討論紀要/王杰、金行征、司徒兆敦等
估量距離以跨越邊界——威廉斯百年誕辰系列研討會之中國專場會議述評/周銘英
追思會報道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編輯部副主任王真老師追思會在杭舉行/黃筱茜
征稿啟事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投稿須知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投稿格式
英文摘要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