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吳妙慧(Meow Hui Goh):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東亞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專攻中國中古文學與文化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課題包括文學與記憶、現(xiàn)實的建構(reality-making)以及政治宣傳(propaganda)等現(xiàn)象的關系。曾先后取得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本科榮譽學位,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學位,此后繼續(xù)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深造,并獲得博士學位。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師以及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博士后。學術著作包括專著 Sound and Sight: Poetry and Courtier Culture in the Yongming Era (483-493) 以及 “Genuine Words: Deception as a War Tactic and a Mode of Writing in Third Century C.E. China”“Artful Remembrance: Reading, Writ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Fallen State in Lu Ji’s ‘Bian wang’”等多篇論文。新近完成的書稿題為 The Double Life of Chaos: Living Memory and Literature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C.E. 180s–300s。譯者簡介朱夢雯: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人文社科榮譽學會青年會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文學與文化,尤其關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圖景與文化場域的變遷,流徙遷移與詩歌表現(xiàn),以及文學社群等現(xiàn)象。此外,在西方漢學與中國古典詩歌西譯等領域亦多有涉獵。曾先后于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研讀中國中古文學,并分別獲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博士后,并曾分別獲得哈佛-燕京學社和日本東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的訪問學人項目資助。學術著作包括博士論文“Half-Dead But Half-Alive: Literary Transformation in Late Sixth-Century China”以及《〈神州〉之馨:埃茲拉·龐德〈天津橋畔作詩〉芻論》《“傷逝”書寫與文學社群:以建安時期(196–220)的數(shù)篇〈寡婦賦〉為核心》等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