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模式從賬項審計開始,經歷了制度基礎審計階段,已經逐步發(fā)展到通過評價審計風險制定審計戰(zhàn)略的風險導向審計階段。以風險導向為基礎的審計不僅在民間審計中被廣泛運用,在國家審計以及內部審計層面上也得到了運用和發(fā)展?,F階段,市場經濟活動的發(fā)展以及現代經營活動的復雜化,使得投資人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審計活動所提供的信息的依賴性日益增強,這導致有關方面對審計相關行為越來越關注,而一系列公司丑聞促使各國對會計、審計行業(yè)加強了管制,審計人員面對的審計風險日益增加。因此,對審計風險的成因與量化方法進行合理的分析與研究,以便全面、系統(tǒng)地對審計風險加以識別、估計以及控制與管理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審計風險管理的目的是審計主體或者有關政府部門綜合運用風險管理技術或者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所引發(fā)的審計風險,并對風險帶來的不良后果進行妥善處理,從而取得最理想的審計結果以及保持合適的風險水平。評估審計風險是控制審計風險的前提。由于信息化環(huán)境下審計風險的空前復雜和難以把握,審計人員必須嚴格按照風險導向審計的職業(yè)要求,進行風險控制和完成審計工作。注冊會計師需要嚴格按照數據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要求執(zhí)業(yè),有效地分析、評估和控制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審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