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歷史語境中荷蘭技術哲學傳統(tǒng)考據
第一節(jié) 荷蘭技術哲學的工程師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荷蘭技術哲學的改革哲學傳統(tǒng)
第三節(jié) 荷蘭技術哲學的宗教文化傳統(tǒng)
第四節(jié) 荷蘭技術哲學的社會建構論傳統(tǒng)
第二章 荷蘭學派的代爾夫特模式
——技術設計哲學及設計倫理
第一節(jié) 從經驗轉向到價值論轉向的系統(tǒng)闡發(fā)者:彼得·克洛斯和安東尼·梅耶斯
第二節(jié) 技術設計哲學的踐行者:伊博·波爾
第三節(jié) 技術風險情感理論的倡導者:薩賓·羅瑟
第四節(jié) 設計語境中技術人工物哲學的建構者:彼得·沃瑪斯
第三章 荷蘭學派的特文特模式
——技術文化哲學及后現象學路徑
第一節(jié) 建構性技術評估的設計者:阿里·瑞普
第二節(jié) 全球性科技倫理問題專家:塞馬斯·米勒
第三節(jié) 后現象學進路的技術哲學家:彼得-保羅·維貝克
第四章 荷蘭學派的瓦赫寧根模式
——公共衛(wèi)生倫理和農牧業(yè)生產倫理
第一節(jié) 公共衛(wèi)生倫理學家:馬塞爾·韋爾維
第二節(jié) 農牧業(yè)生產倫理學家:巴特·格雷門
第五章 荷蘭學派的顛覆性技術倫理研究概況
第一節(jié) 信息通信技術倫理學家:杰羅恩·霍溫
第二節(jié) 計算機倫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菲利普·布瑞
第三節(jié) 人工智能哲學的重要研究者:文森特·穆勒
第六章 國際技術哲學家對荷蘭學派技術哲學的評鑒
第一節(jié) 從SPT會議考察荷蘭學派的技術哲學演進
第二節(jié) 技術哲學的過去與未來:卡爾·米切姆評鑒荷蘭學派
第三節(jié) 技術哲學話語體系的尋求:保羅·杜爾賓簡評荷蘭技術哲學
第七章 荷蘭學派技術哲學“思”“路
第一節(jié) 技術人工物的”二元組成“問題
第二節(jié) 技術倫理的”二元分割
第三節(jié) 技術-社會“二元依存”研究模式的確立
小結
第八章 中荷技術哲學的比較與融通
第一節(jié) 比較視域中“負責任創(chuàng)新”研究
第二節(jié) 新興民生技術體系及其哲學思考
第三節(jié) “使用發(fā)明”的哲學思考
小結
結語
附錄
附錄1 荷蘭技術哲學:六個問題荷蘭學者的答復
附錄2 人名地名中英文對照
附錄3 4TU技術-倫理研究中心核心成員及分布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