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像是一塊五彩的寶石,我們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都會發(fā)現(xiàn)驚喜。漫步在《山海經》里,我們猶如走進了伊甸園,滿眼是奇花異草,到處是猛獸珍禽。智慧的先民們不止流連其間,更重視它們的實用價值。在《山經》中,作者在細致描繪花草禽獸的基本特征之后,總要指出它們給人帶來的利弊。書中特別重視動植物的藥用功能,一部《山海經》就如同一部上古的《本草綱目》。同時,《山海經》對各地的礦藏資源也十分留意。色彩斑斕的寶石,光芒奪目的金銀,簡直是滿山遍野,俯拾皆是。從先民的這些記敘中,我們看出他們了解自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在他們對山神祭祀的虔誠態(tài)度里,我們感受到的是一顆敬畏自然的心,而這點正是現(xiàn)代人所缺乏的。今天,我們高揚和諧社會的旗幟,先民們的智慧應該能對我們有所啟示吧!自漢代以來,《山海經》就備受學者文士的重視?!渡胶=洝返臅?先見于《史記·大宛列傳》。西漢末年,劉向、劉歆父子對《山海經》作了??闭?,形成了后世的定本。今天我們知道*早注釋《山海經》的是晉人郭璞。郭璞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學識淵博,尤精于文字訓詁。他對《山海經》的注釋頗為精當,郭注成為后世研究《山海經》的書。西晉太康年間,汲冢出土了《穆天子傳》,其沖有周穆王見西王母的傳說,這也大大刺激了當時人對《山海經》的關注。清代小學發(fā)達,王念孫、郝懿行、畢沅、汪紱等在郭璞注的基礎上,進一步整理注釋《山海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人袁珂先生畢生致力于《山海經》的研究,有《山海經校注》、《山海經校譯》、《山海經全譯》諸書問世,對研究和普及《山海經》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渡胶=洝返陌姹疽郧宕瘫?多,明刻本次之,宋元刻本甚為稀少。今天所能見到*早的版本是北宋淳熙七年池陽郡齋刻本,現(xiàn)藏于國家圖書館。比較重要的刻本還有:明代成化四年北京國子監(jiān)刻本,由于是國家刻書,此版刻工頗為精良,為諸家大圖書館所收藏;明代嘉靖十五年潘侃前山書屋刻本,為上海圖書館和浙江圖書館收藏。此外,明代成化年間吳寬抄本《山海經》是迄今發(fā)現(xiàn)*早的明抄本,書后有吳氏所作跋,今藏于國家圖書館。由于吳氏書法精美,使該書的價值陡增。而現(xiàn)今流傳較廣的《山海經》版本有《四部叢刊》本和《二十二子》本等。筆者這次的譯注,選擇清人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為底本,在部分卷次內容的分合調整上,又重點參考了袁珂先生的《山海經校譯》。在文本的注釋上,對郭璞、郝懿行、袁珂三家的注文做了較細致的甄別,同時又盡可能吸收了時彥的*成果。需要說明的是,限于叢書的體例,筆者在注釋中略去了書證,對于《山海經》中大量的古字注音,也盡可能遵循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以方便讀者?!渡胶=洝芬粫┐笊願W,以筆者之力實難盡其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