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思想史到文明論:儒學研究的范式問題略說
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圖景
——基于比較 學的考察
從原始 到人文 :《易經》到《易傳》的文化轉進述論
易庸學:儒教三典論略說
《中庸》的儒教解讀
——以經學天人論與理學心性論為參照
埶:“勢”還是“藝”?
——《易傳·坤·大象傳》“地執(zhí)坤”新釋
儒教:作為一個 的初步考察
孔子與子夏
——君子儒與孔門思想譜系的新可能
帝國的政治哲學:《春秋繁露》的思想結構與歷史意義
霸王道雜之:中華帝國的政治架構與文化精神
——基于文明論范式的宏觀掃描
民族 的制度文化與帝國性質的社會結構之間的矛盾
——美國現(xiàn)實問題的東方觀察
朱子思想轉折的內容、意義與問題
——以儒家文化與中華文明之結構關系為視角的考察
天人之學與心性之學的緊張與分疏
——文明論范式中湖湘學與理學關系之厘定
牟宗三,回到康有為:在新的歷史哲學中理解儒學的發(fā)展
——對話李明輝、陳昭瑛等港臺新儒家
當代與現(xiàn)代:大陸新儒學與港臺新儒學的一種區(qū)分
啟蒙的意義與局限
——思想史視域里的李澤厚
序楊莉《民國時期天津文廟研究》
序袁燦興《中國鄉(xiāng)賢》
序趙峰《四書釋講》
序鄒曉東《意志與真知——學庸之異》
序張晚林《儒教的 動力學研究——先秦儒學的內涵與脈絡》
序王文鋒《從萬國公報到牛津共識—— 教與近代以來的
中國社會思潮》
回望與前瞻
——答延世大學趙京蘭教授問
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