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20世紀下半葉美國首屈一指的藝術批評家,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的捍衛(wèi)者和主要發(fā)言人,將波洛克、德·庫寧、羅斯科等抽象畫家推上了世界舞臺。格林伯格1940年進入當時頗具影響力的雜志《黨派評論》(Partisan Review)擔任編輯,通過撰文逐漸樹立聲譽。1942年,他成為《國家》(The Nation)的藝術評論人。1945年至1957年,他擔任《評論》(Commentary)的副主編。著有《藝術與文化》(Art and Culture)、《自制美學:關于藝術與趣味的觀察》(Homemade Esthetics: Observations on Art and Taste)、《格林伯格藝術批評文集》(The Collected Essays and Criticism,共四卷)等。盡管格林伯格的許多觀點都受到了挑戰(zhàn),但他影響了幾代批評家、歷史學家和藝術家,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譯者:沈語冰,藝術史與美學學者,長期致力于19世紀和20世紀現(xiàn)代藝術史、藝術理論與藝術批評的教學及研究,曾任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所長、世界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現(xiàn)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藝術哲學系主任。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西方當代藝術理論翻譯與研究”首席專家,“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系列”執(zhí)行主編,《藝術史與藝術哲學集刊》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藝術學理論卷》“藝術批評”分支主編。專著《20世紀藝術批評》《圖像與意義》均獲“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獨立或合作譯有歐美現(xiàn)代藝術史論經(jīng)典20種。近著《圖像與愛欲:馬奈的繪畫》(2022)由商務印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