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949年間出現了一種以反映時代情境與民眾生存狀態(tài)為主的民間歌謠,其內容承載了20世紀頭十年到40年代有關“革命”的社會記憶,同時也是順應時代的產物,成為與時代“共名”的作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其解讀與闡釋需要依附于特殊的時代情境,但是它所承載的社會記憶轉化為一種共同的文化符號,熔鑄為社會的共同情感。本書通過系統(tǒng)梳理民間歌謠的流變與功能、革命內容歌謠的興起及其發(fā)展,對《東方紅》《小放?!贰赌夏酁场返葌€案進行分析,提煉歌謠研究中的基本問題、基本話語,在理論層面厘清以“革命”為主題的歌謠發(fā)展歷程,凸顯其“人民性”,從而對民間歌謠的構成、功用、價值、意義進行全面、系統(tǒng)、完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