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雖然是一種伴隨近代歐洲文化及現(xiàn)代西方文明進入中土的舶來品,但從一開始就與中國既有的文藝傳統(tǒng)與倫理精神結合:正是采詩合樂、以風雅勸世的古典詩樂之教,使得作為一種文藝體裁與音樂類型的中國藝術歌曲,始終以憂國愛民、激濁揚清為其核心內涵,又以融匯中西、華魂洋才為其美學取向。一曲“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奠定了作為華夏民族精神標志的中國藝術歌曲的本色,暮鼓晨鐘之際的風起云涌、嗷嘯高詠,藉這種形式有了盡情開放的苑囿;面臨數(shù)千年劇變的音樂文化及歌詩傳統(tǒng),也通過這種音樂文學綜合體的創(chuàng)造,進入了輝煌燦爛的新時代。中國藝術歌曲所經歷的一百年,也是人類的音樂生活伴隨世界形勢發(fā)生巨大變化的一百年,其中物質、技術與心態(tài)革命深刻地改變著藝術家的觀念與實踐。時代與生活既是不朽的藝術的活水之源,也是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性與人情的窗口。一百年來,由中國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演繹與傳承的優(yōu)秀藝術歌曲,猶如秋夜繁星,燦爛無比,又似春日茂草,生生不息。我手寫我口,中國之聲音起自國人之心田。一百年來的中國藝術歌曲: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可以繁復、可以樸素、可以熾熱、可以淡遠;可以濃墨重彩、可以清流宛轉;可以登廟堂、可以上戰(zhàn)場;可以說情感、可以達思想;可以做黃鐘大呂、可以為閭議巷談;可以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可以嵩高維岳峻極于天……終折中于中正和平,為一代之風雅頌聲。作為見證新時期文學藝術空前繁榮的音樂工作者,我們敢不“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必將承先啟后、繼往開來,通過推動和發(fā)揚中國藝術歌曲的事業(yè),再創(chuàng)更多經典,為具有中國特色與氣質的音樂文化事業(yè)獻出自己的全部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