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 主要術語及研究方法
二 問題及其緣起
三 國內外研究狀況綜述
四 各章結構安排及主要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個體理論的理論溯源
第一章個體何以不具有本體地位——柏拉圖的“型相論”對感性個體的遮蔽
引言
第一節(jié) 知識與定義
一 是與知識
二 謂述與定義
第二節(jié) 型相與謂述
一 型相論的語義學背景
二 型相的實質
三 謂述與分有
四 型相之為“這一個”
小結
第二章 亞里士多德的個體論對“終極主體”的凸顯
引言
第一節(jié) 是與實體
一 由“是”到實體
二 實體的區(qū)分
第二節(jié) “S是”與“S是P”的差異
一 “S是”與“S是P”
二 對“S是”與“S是P”的進一步思考
第三節(jié) “是什么”(ti esti)與“這一個”(tode ti)
一 “tode ti”:個體抑或對個體的表述?
二 實體“倒轉”了?
第四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個體理論之影響
小結
歷史唯物主義個體理論的理論展開
第三章 馬克思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主謂詞顛倒”的批判
引言
第一節(jié) 黑格爾的“主謂詞顛倒”
一 黑格爾的主謂詞關系理論
二 費爾巴哈對黑格爾主謂顛倒的批評
第二節(jié) 馬克思對費爾巴哈主謂再顛倒限度的揭示
一 費爾巴哈的主謂顛倒理論
二 費爾巴哈“主謂顛倒”理論的實質
第三節(jié) 幾點結論和啟示
小結
第四章 馬克思對施蒂納“唯一者”之悖論的批判
引言
第一節(jié) 獨顯主詞個體之“我”
一 主詞-主體之彰顯
二 謂詞是否展開?
三 如何理解“主詞-主體”?
第二節(jié) “唯一者”的吊詭性
一 “唯一者”之特性及面臨的困難
二 “唯一者”的實質:另一種抽象
第三節(jié) 馬克思對“唯一者”批判上的兩歧性
一 唯一者:“詞”還是“詞的指稱物”?
二 馬克思批評的限度
第四節(jié) 對“唯一者”的一個擴展性探討
一 “唯一者”:“強理解”與“弱理解”
二 “自我主義者的聯(lián)盟”:建構性還是調節(jié)性?
小結
第五章 馬克思“社會關系”中的“現實的個人”理論及其限度
引言
第一節(jié) “現實的個人”提出的理論背景
一 對黑格爾主謂顛倒的批評
二 對“人”和“唯一者”批判帶來的直接效應
三 馬克思主謂顛倒論的內在局限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的“現實的個人”
一 馬克思對“現實的個人”的相關論述
二 由主謂關系視角看“現實的個人”
第三節(jié) “現實的個人”的理論限度
一 將真正的個人落實為“較靠近個別事物的屬”
二 從“什么是人”到“誰是人”
小結
歷史唯物主義個體理論的理論重構
第六章 基于主謂詞雙重真實的個體觀重建
引言
第一節(jié) 主謂詞的雙重真實:黑格爾與馬克思的得與失
一 黑格爾的教訓:個體湮滅在謂詞中
二 馬克思的明確化:主詞的現實和謂詞的真實
第二節(jié) 基于主謂結構對個體進行分析的復雜性
一 個別詞作主詞的句子其真假的幾種可能
二 基于命題時間性的分析
第三節(jié) 個體與世界的“和解”
一 個體與世界和解的三種模式
二 個體與世界和解的動力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