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V 序言 人居北京
上篇 一脈傳城的中軸線
002 一貫到底的宏大規(guī)模
004 展開中軸畫卷:從中軸制高點景山開始
007 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思想:“天人合一”
012 中軸文化: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由此打開
019 “以中為尊”的價值觀
020 北京“中”軸線早出現在何時?
026 中軸之“中”看故宮
031 燕墩與元明清“中軸”位置疑云
037 “五位一體”的發(fā)展與變遷
038 北京中軸線分哪“五段”
042 變化之地:天安門廣場
046 段落之“中”:紫禁城的保護與變遷
052 兩處重要古建筑群——大高玄殿與壽皇殿
056 再現昔景的“神地段”
057 天壇及周邊的整體保護進程
065 天壇遺產保護——更是保護一種文化傳統(tǒng)
071 銜接古今的“節(jié)點”建筑
072 古建筑賦予新使命:規(guī)劃與復建
082 中軸線的“新亮點”
089 綿延文化的策略與碩果
090 太廟:如何提升文化遺產安全
092 遺址公園:保持和恢復中軸文化景觀
099 宣傳與保護:讓中軸線文化呈現在更多人面前
106 中軸線申遺之路的探索與追求
107 推進:北京中軸線申遺之路
110 真實完整:世界遺產必須具備的基本特質
114 確定:北京中軸線的遺產構成要素
118 符合:《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標準
中篇 水畔新生的歷史印跡
124 潤澤古都的水系探源
125 歷史上北京水系的發(fā)展
137 探察北京水系的“蹤跡”
140 城市規(guī)劃的倒影
140 古水尋跡:玉泉水系
144 “三山五園”及其他水系
155 一河千載通南北
157 起于北京的京杭大運河
161 申遺成功的大運河讓古都煥發(fā)生機
172 “靜”與“動”的城市痕跡
173 金中都城墻、水關遺址
174 元明清的城墻遺址
181 城墻內外的護城河
186 打卡相關重要地標
192 再現老城水景的歷史風貌
192 為故宮換上“碧玉絲帶”
204 三里河再現“水穿街巷”
210 把失蹤的城市歷史找回來
210 玉河的變遷
214 探察玉河
221 推動玉河南北段保護
226 建構綠色生態(tài)城市
226 逐步恢復京城河湖水系
229 城市改造中注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下篇 什剎海的舊貌新顏
240 什剎海的由來
240 探源中軸線基點
244 看看那片“海”
253 多元文化與文物古建相伴
255 中軸線坐標——萬寧橋
258 玉河故道的相關恢復
261 前海周邊的古跡景點
266 “靜”下來的岸景湖光
267 “高分貝”的什剎海
272 “靜下來”的什剎海
282 城市設計融入好山好水
282 什剎海的獨家記憶——后海
291 什剎海的靜謐花園——西海
300 什剎海邊的名街巷
300 網紅打卡地:南鑼鼓巷
309 有趣的街道:煙袋斜街
315 歷史文化遺產的“金名片”
316 北京歷史文化街區(qū)的縮影:胡同四合院
320 什剎海胡同四合院的“有機更新”
328 讓保護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城市發(fā)展活力
328 什剎海地區(qū)的整體更新進程
340 提升什剎海地區(qū)的“人居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