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山陰永欣寺僧人,名法極,人稱“永禪師”,陳、隋間著名書家,東晉王羲之七世孫。他初從蕭子云學書,后繼承祖法,精勤書藝,相傳曾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東諸寺。其傳世“真草千字文”有墨跡本與刻本兩種,刻本雖然“頗極精工,無復遺恨”,但與墨跡本相比,鋒芒等特點上要含混許多。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真書有王義之《樂毅論》《黃庭經》的意味,筆意精熟、氣骨清健、圓勁古雅、柔中帶剛,結構疏密有致、虛實相生,嚴整中有活潑之態(tài);草書則字字獨立,豐美勻適,沒有太大的收放、起伏,也沒有明顯的墨色變化,顯得平靜、安穩(wěn),結構也相對平正,疏密沒有太大的夸張,用筆精熟、委婉,字的內部線條流動感強,用筆以曲、圓為主調,有章草筆意。此帖代表了隋代南書的溫雅之風,繼承并總結了“二王”真草兩體的結體、草法,從體法上確立了自身的范本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