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收藏鑒賞紙上摩登:近現(xiàn)代視覺文化與圖像傳播1910S-1940S

紙上摩登:近現(xiàn)代視覺文化與圖像傳播1910S-1940S

紙上摩登:近現(xiàn)代視覺文化與圖像傳播1910S-1940S

定 價:¥168.00

作 者: 顧錚 李華強 編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58626753 出版時間: 2023-08-01 包裝: 軟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章。第一章以“圖像消費與社會生活”為主題,展現(xiàn)了主要在都市空間流通的報刊和商業(yè)圖像如何塑造了日?,F(xiàn)代性。伴隨著休閑階層的產(chǎn)生與都市消費文化的初步形成,加上印刷技術的發(fā)展和影像技術的傳入,使得一種新興視覺文化在都市生活中生成。報紙、雜志、攝影、影戲、幻燈、廣告、漫畫等媒介和視覺樣式交織互動,改變了市民的觀看方式,并形成一個龐大的圖像消費市場,從而帶動了圖像藝術創(chuàng)作人的視覺生產(chǎn)與傳播。第二章以“政治、國族與視覺表征”為主題,文章涵蓋時間大體上與第一章的時段重疊,但討論的是現(xiàn)代性的另一副面孔。近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生活充滿政治家、知識分子與民眾的力量糾結,通過新聞、期刊、圖畫與攝影等多種媒介的視覺呈現(xiàn),折射各階層群體的不同視角與意識形態(tài)立場。圖像媒介也通過對表現(xiàn)個人、群體與公眾的復雜聯(lián)結關系來表征其公共性與社會價值。第三章以“革命圖像與視覺動員”為主題,討論了發(fā)生于20 世紀40年代戰(zhàn)時的圖像視覺。在近現(xiàn)代戰(zhàn)爭期間,圖像媒介(繪畫、攝影、電影與平面設計)所發(fā)揮的宣傳和勸服作用極端突顯,折射出運用各種媒介開展宣傳戰(zhàn)的各方的意識形態(tài)立場。同時戰(zhàn)爭也促進了各種視覺手段的表征與傳播能力的發(fā)展,圖像媒介成為推動近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力量。

作者簡介

  顧錚 1959年生于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畢業(yè)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化研究專業(yè),獲學術博士學位。曾任第56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終評評委。2017-18年度哈佛燕京訪問學者。2019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第九屆中國藝術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藝術總監(jiān)。曾獲得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2001年)及第一屆沙飛攝影獎學術獎(2007)。著有《生命劇場—揚•索德克的世界》(2015)、《來自上海—攝影現(xiàn)代性檢證》(2016)、《沒有美滿結局的童話—戰(zhàn)爭、宣傳與圖像》(2017)、《藝氣風發(fā)—來自劉海粟和劉抗的相冊》(2019)、《當代攝影家研究》(2019)等多部專著,并在國內外策劃多個攝影展覽。李華強,傳播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告學系主任,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國家人文中心(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訪問學者、日本東京電通株式會社(Dentsu)研修學者。學術研究領域包括:視覺文化、圖像傳播、藝術史,出版專著和發(fā)表論文計幾十余篇。實踐興趣廣泛,曾從事平面設計、影像創(chuàng)作、紀錄片導演等工作,相關作品多次赴歐美交流。

圖書目錄

序 言 8
第一章 圖像消費與社會生活 12
制造“連續(xù)”:
丁悚在民初的漫畫探索——以“自由結婚”系列為中心 14
胡 玥
藝術、羅曼司與視覺消費
—淺談《上海畫報》(1925—1933)的攝影作品 38
戴思潔
讓現(xiàn)代可見
—《上海漫畫》(1928—1930)的含混性與創(chuàng)造力 52
高鵬宇
啟智與革新:
《小說月報》(1910—1931)中的文化思潮與封面設計美學 80
李華強
第二章 政治、國族與視覺表征 110
關于宋教仁遺照的生產(chǎn)、流通和消費的考察 112
顧  錚
從家國到世界:
《東方雜志》(1904—1948)封面“表情”的圖式與視野 128
李華強
作為中介的“攝影”:
《真相畫報》的視界政體 164
陳  陽
第三章 革命圖像與視覺動員 186
戰(zhàn)時輿論場與“藝術真實”:
以《華商報晚刊》副刊《新美術》為中心 188
黃梓欣
圖像敘事與形象建構:
革命戰(zhàn)爭語境中的《晉察冀畫報》 214
楊  健
后 記 24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