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育兒/成長家庭教育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

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

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

定 價:¥58.00

作 者: 常盛春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8444663 出版時間: 2023-08-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明明愛孩子,為什么會忍不住吼孩子?父母的行為模式從何而來?家庭養(yǎng)育烙印是怎樣代代相傳的?怎樣破除負向家庭養(yǎng)育烙印,走出負向養(yǎng)育循環(huán)?每個人都有一個內(nèi)在小孩,父母小時候?qū)Υ覀兊姆绞?,會變成我們對待自己?nèi)在小孩的方式,也會變成以后我們對待自己孩子的方式。只有覺察和療愈小時候的傷痛,才能脫離負向養(yǎng)育烙印,更好地養(yǎng)育孩子?!娥B(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強調(diào)從原生家庭根源的層次幫助父母自我覺察,從家庭關系、父母模式、家長情緒、溝通方式入手,覺察父母僵化的行為模式、面對負向情緒、改進溝通方式,用父母的改變促進孩子的改變,從而解除負向的家庭養(yǎng)育烙印,走出負向養(yǎng)育循環(huán),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家庭成員的互動模式,養(yǎng)育出有內(nèi)在力量的孩子。模式是難以調(diào)整的行為慣性。父母如果陷入僵化模式,就會失去覺察力。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指的是覺察模式、面對情緒、改進溝通。作者提出了三種核心模式、三種核心情緒、三種核心溝通,不僅提倡父母成為有覺察力的父母,而且給出了明確的方法。養(yǎng)育孩子,從父母的覺察和改變開始。

作者簡介

  常盛春 整合取向心理學家,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創(chuàng)始人,杰克·韋爾奇推薦的心理學家,湖北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首席專家顧問,廣州白云心理醫(yī)院下轄廣州白云心理健康研究院名譽院長,《長江日報》旗下《聊愈丨37度心理》欄目特邀嘉賓主持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應用心理學重要推動者,2005年首次引進享譽世界的加拿大海文學院整合心理訓練,2006年首次引進東京完形學院羅絲·娜吉亞完形治療訓練,2006年為中國內(nèi)地引進中國香港薩提亞學院教師課程,2011年引進德國呼吸身心整合訓練體系。

圖書目錄

第1章 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1
 
第1節(jié) 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介紹/2
第1步:覺察模式/3
第二步:面對情緒/5
第三步:改進溝通/6
 
第二節(jié) 第1步:覺察模式/11
父母僵化的模式到底對孩子有什么影響?/12 模式會讓孩子受傷/12 模式會讓孩子逆反/13 模式會讓孩子情緒失調(diào)/14 模式會污染孩子的世界/15 模式?jīng)Q定孩子的人生態(tài)度/16 僵化模式為什么會導致孩子反向的行為?/17 僵化模式會忽略孩子的需要和感受/17 僵化模式會讓孩子逆反/17 僵化模式會忽視孩子的困難/17 僵化模式會貶低孩子的自我價值/17 僵化模式會扭曲事實,讓人過度反應/18 父母模式的家庭來源/18
 
第三節(jié) 第二步:面對情緒/20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20 父母的情緒會傳遞給孩子/20 父母的負向情緒會污染孩子的人生/21 父母難以面對的負向情緒/22 現(xiàn)在難以面對的情緒包含著過去難以面對的情緒/22 現(xiàn)在難以面對的情緒包含著養(yǎng)育者不接納的情緒/23 父母難以面對的情緒影響著孩子/24 父母小時候的失落變成對孩子的拒絕/24 父母的心碎會變成孩子的心碎/25 父母的負向情緒導致孩子的反向行為/25
父母情緒的家庭來源/26
 
第四節(jié) 第三步:改進溝通/28
負向溝通對孩子的影響/28 負向溝通會變成制約/28 負向溝通會把問題擴大/29 負向溝通會塑造負向性格/30 負向溝通會變成一個印記/31 父母的負向溝通導致孩子的反向行為/32
父母溝通的家庭來源/33
 
第五節(jié) 家庭養(yǎng)育烙印/35
正向的家庭養(yǎng)育烙印/36
負向的家庭養(yǎng)育烙印/37
家庭養(yǎng)育烙印如何代代相傳/37 父母的模式會在家里傳遞/38 父母的情緒會在家里傳遞/39 父母的溝通方式會在家里傳遞/41  
第六節(jié) 對孩子的養(yǎng)育,來自自我養(yǎng)育/44
要收回對孩子的投射/44 投射會污染孩子的人生/45 投射會傷害孩子/46 投射會創(chuàng)造現(xiàn)實/46 父母需要修補內(nèi)在自我/47 父母的自我缺失會變成對孩子的索取/47 父母的自我痛苦會發(fā)泄給孩子/48 自我無價值感的父母會奪走孩子的價值感/49 愛自己才能愛孩子/49 療愈自己的內(nèi)在小孩/50 重新養(yǎng)育自己/50 真實做自己/52  
第二章 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具體方法/53
 
第1節(jié) 負向養(yǎng)育循環(huán)/54
三種核心模式/54 期待54 2. 控制54 3. 貶損/54 三種負向情緒/54 缺失/54 2. 心碎/54 3. 罪惡感/54 三種負向溝通/54 期待式溝通 2. 控制式溝通 3. 貶損式溝通/54 負向養(yǎng)育循環(huán)/55 負向養(yǎng)育循環(huán)開始于期待/56 負向養(yǎng)育循環(huán)的第二步是控制/56 負向養(yǎng)育循環(huán)的第三步是貶損/57 養(yǎng)育卓越孩子三步法的三個鏈條/58 覺察期待模式—面對缺失的情緒—改進期待式溝通/58 覺察控制模式—面對心碎的情緒—改進控制式溝通/58 覺察貶損模式—面對罪惡感的情緒—改進貶損式溝通/58  
第二節(jié) 覺察期待模式/59
期待模式/59
樹的隱喻1/60
執(zhí)著的期待對孩子有什么樣的影響/60 執(zhí)著的期待會忽略孩子的需要/60 執(zhí)著的期待會造成逆反/61 對孩子的期待是自己的缺失/61 把期待轉(zhuǎn)化成連接/62 給予連接/62 給予疼惜/63 鼓勵滿足/64 放下期待的法則/65 第1條法則是父母給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65 第二條法則是父母需要和孩子共同進化/68  
第三節(jié) 面對缺失的情緒/71
缺失的情緒/71
樹的隱喻2/71
父母有缺失感對孩子有什么影響/72 缺失感讓父母無法付出/72 缺失感讓父母索取孩子/72 如何療愈自己的缺失/73 自我連接/73 2. 自我疼惜/74 3. 自我滿足/75 療愈缺失的冥想/76
面對情緒的長期策略/78 覺察/79 2. 承認/79 3. 接納/79 選擇/80 5. 使用/80  
第四節(jié) 改進期待式溝通/83
期待式溝通/83
樹的隱喻3/83
用連接代替期待/84
連接式溝通/84 連接式溝通有兩種用法:協(xié)助孩子和表達自己/86 一些輔助連接式溝通的語言/87 連接式溝通的法則——愛要進入孩子的世界/89  
第五節(jié) 覺察控制模式/93
控制模式/93
控制模式會對孩子帶來什么影響/93 控制會引發(fā)爭吵,爭吵帶來對立/93 父母不接納孩子,是父母不接納自己/94 接納孩子的缺點,才會讓孩子改變/95 把控制轉(zhuǎn)化成整合/95 尋求整合/96 給予接納/96 傳遞相信/97 放下控制的法則/98 第1條法則是溝通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98 第二條法則是父母需要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控制/100  
第六節(jié) 面對心碎的情緒/104
心碎的情緒/104
父母的心碎經(jīng)驗會對孩子有什么影響/105 心碎會讓父母無法平等溝通/105 父母的心碎會造成孩子的心碎/105 心碎的自我應對/106 自我整合/106 自我接納/107 自我相信/107 療愈心碎的冥想/108
面對情緒的中期策略/110 接觸力/110 和諧力/115 脫敏力/117  
第七節(jié) 改進控制式溝通/119
控制式溝通/119
把控制轉(zhuǎn)化成整合/119
一些輔助整合式溝通的語言/121 放下執(zhí)著的語言/121 邀請孩子回應的語言/122 創(chuàng)造討論的語言/122 示范責任的語言/123 正向表達的語言/123 先跟隨再帶領的語言/124 表達動機的語言/124 尋求雙贏的語言/125 看見動機的語言/125 整合式溝通的法則/126 接納而不是指責/127 說想要的而不是不要的/127 多了解需要,少懷疑動機/128  
第八節(jié) 覺察貶損模式/129
貶損模式/129
登山教練的隱喻1/129
為什么我們會對身邊的人開啟貶損模式/130 對別人的貶損來自自我貶損/130 過度犧牲自己會變成對別人的貶損/131 貶損的三種方式/133 語言貶損/133 角色貶損/133 行為貶損/134 把貶損轉(zhuǎn)化成一致性表達/134 一致性溝通/135 展現(xiàn)中正/135 確認價值/137 放下貶損的法則/138 第1條法則是用改變影響孩子而不是用策略操控孩子/138 第二條法則是在當下療愈孩子的過去/141  
第九節(jié) 面對罪惡感的情緒/146
罪惡感的情緒/146
登山教練的隱喻2/146
罪惡感對人生有什么影響/147 罪惡感讓人無法享受生活/147 罪惡感讓人想退縮/147 罪惡感讓人想證明自己/148 罪惡感的自我應對/149 自我一致/149 自我中正/150 自我確認/150 療愈罪惡感的冥想/151
面對情緒的短期策略/153 情緒符合事實,順著情緒能夠達到效果/153 情緒符合事實,順著情緒不能達到效果/153 情緒不符合事實,順著情緒也不能達到效果/153  
第十節(jié) 改進貶損式溝通/155
貶損式溝通/155
登山教練的隱喻3/155
用一致性表達代替貶損/156
一些輔助一致性溝通的語言/159 表達界限的語言/159 自我校準的語言/159 真實表達的語言/160 表達信任的語言/161 卸下負擔的語言/162 給予回饋的語言/162 一致性溝通的法則/163 父母要有健康的界限/163 界限不清的父母對孩子的三種傷害/164  
第三章 做覺察型父母/167
 
第1節(jié) 覺察型養(yǎng)育和模式型養(yǎng)育/168 覺察型父母愿意改變自己,模式型父母只想控制孩子/169 覺察型父母給孩子高自我價值感,模式型父母給孩子低自 我價值感/170 覺察型父母注重孩子的現(xiàn)實自我,模式型父母注重孩子的 理想自我/171 覺察型父母陪伴孩子的脆弱,模式型父母打壓孩子的脆弱/172 覺察型父母養(yǎng)育出覺察型孩子,模式型父母養(yǎng)育出模式型孩子/173  
第二節(jié) 覺察的公式/175
結(jié)果的背后是模式/175
模式的底下是情緒/176
情緒的底下是信念/177
信念的底下是經(jīng)驗/177
經(jīng)驗的底下是選擇/177
 
第三節(jié) 孩子行為的奧秘/180
看到孩子的模式/180
了解孩子的情緒/181
探查孩子的信念/182
知曉孩子的經(jīng)驗/183
影響孩子的選擇/185
 
第四節(jié) 幫助自己和孩子覺察/186
覺察公式的原則/186 覺察是深入看到真相的能力/186 阻礙覺察的是羞恥感,幫助覺察的是愛與慈悲/187 只有能夠自我覺察的人才能幫助別人覺察/189 用覺察公式自我覺察和幫助孩子覺察的方法/190 在模式層面自我覺察和幫助孩子覺察/190 在情緒層面自我覺察和幫助孩子覺察/190 在信念層面自我覺察和幫助孩子覺察/191 在經(jīng)驗層面自我覺察和幫助孩子覺察/191 在選擇層面自我覺察和幫助孩子覺察/191  
第五節(jié) 讀懂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193
孩子心理發(fā)展有六個階段/194 依戀期/194 2. 探索期/195 3. 認同期/196 競爭期/197 5. 關系期/197 6. 親密期/198  
第六節(jié) 孩子的問題是對父母改變的召喚/200
孩子的問題召喚父母的改變/200
孩子的問題召喚父母付出某種能量/201
孩子的問題召喚父母身心平衡地生活/202
 
第七節(jié) *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204
自我教育依靠自己的經(jīng)驗/204
自我教育可以自我復原/206
自我教育可以自我擴展/20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