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從事心理治療的臨床醫(yī)生,你一定了解情緒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一名作家或編劇,你一定很清楚人們在生活中的成功與否都反映在情緒上,而情緒反過來又集中體現(xiàn)了人們的滿足、痛苦和問題。如果你是一名治療師,你在跟來訪者工作時,力圖讓他審視自己的情緒和激發(fā)情緒的情境,以便指出他生活中的錯誤和正確之處。因為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我們人類是最情緒化的。我們的言語、動作(手勢、身體動作和姿勢)還有面部表情常常因情緒而變化。我們表達憤怒、焦慮、恐懼、羞恥、喜悅、愛和悲傷,以及其他可能在社交中更微妙的情緒,如內疚、嫉羨、嫉妒、驕傲、解脫、希望、感激和同情。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件重要事情都會喚起我們的情緒。可以說,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在努力應付客觀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強加給我們的復雜需求。我們經歷的諸多情緒反映了我們?yōu)榱松姹仨毰鉀Q的各種身體問題和社會問題。這本《情緒之書》恰恰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情緒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質量的。本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了兩個要點:第一,情緒是個人意義的產物,它取決于那些對我們至關重要的東西——我們的目標以及我們對自己和所生活的世界的信念;第二,每種情緒都有其戲劇性情節(jié)或故事,由我們賦予體驗的個人意義來定義。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1.激情和理性是無法分開的。無論是在被喚起的時候,還是在社交生活中被控制的時候,情緒總是依賴于理性,二者在本質上不能分離。2.情緒取決于我們的個人經歷。我們的生理和心理構成存在巨大的個體差異,我們的個人生活史也同樣千差萬別,人們對自己和世界的理念也各不相同。所有這些生物學和社會經驗上的差異,都與情緒模式的個體差異有很大關系。3.人們主動地塑造著自己的生活。人們不會坐等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他們會尋找實現(xiàn)目標的有利條件,盡量避免不利條件,并努力應對必須面對的所有事情。生為人類,我們注定要努力奮斗,體驗快樂,也許還有幸福,也要品嘗失落、痛苦和艱辛。情緒從不缺席人生的這些場景。4.理解我們的情緒。了解每種情緒的情節(jié)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他人。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和欣賞這些故事。因為我們所經歷的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固有的邏輯,如果我們了解這個邏輯,我們就能破譯自己、愛人和敵人所經歷所表現(xiàn)的情緒模式。5.情緒的喚起和控制是情緒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情緒的喚起在某種程度上只是情緒過程的第一個階段、一個不同于情緒表達的階段。第二階段是應對階段,每一種情緒狀況都需要應對,需要考慮到其他人對所發(fā)生的事情和我們所表現(xiàn)出的情緒的反應。6.理解和改變我們的情緒模式。一是,我們必須系統(tǒng)地關注我們的日常情緒,尤其是那些我們不想要的、阻擋我們走向美好生活的情緒。憤怒、焦慮、內疚、羞恥、嫉妒和嫉羨都屬于那種給人帶來痛苦的情緒。如果我們有勇氣和毅力去關注它們,我們就能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在情緒反應中所經歷和表現(xiàn)出的典型模式。二是,我們還應該關注在情緒發(fā)生之前和發(fā)生之時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說明了我們如何看待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我們認為什么是重要的目標,是什么觀念造就了激發(fā)情緒的個人意義,以及我們必須應對的環(huán)境壓力和機遇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