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道家學派的立宗之作,《老子》的哲學思想深刻塑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面貌和精神。從世界范圍來看,《老子》則是早被譯介到域外,同時也是迄今在域外傳播廣泛、影響深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贏得了世界性聲譽的古老經(jīng)典。學術界對《老子》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譯介、傳播和影響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正呈現(xiàn)出日趨活躍之勢。 為構建和彰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完整、真實的域外形象,推動中國經(jīng)典進一步走向世界,促進中外思想的互鏡研究,特別是對《老子》以及其他道家經(jīng)典在域外的譯介、傳播和影響的研究,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將創(chuàng)辦《國際老學》(International Studies on Laoism)集刊,每年出版一輯。本輯所刊文章主要關注《老子》及其他道家經(jīng)典和思想在英語、日語、韓語、俄語、法語、德語、芬蘭語、西班牙語等語種中的譯介、傳播、影響與研究,其重要論題包括:(1)《老子》在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國家以及在英語世界、西班牙語世界的譯介和傳播過程,特別是其早期傳播過程;(2)域外學者和文化名流(例如鮑狄埃、托爾斯泰、艾約瑟等)對《老子》等道家經(jīng)典及其思想的理解和研究;(3)道家哲學對西方學者和西方思想的影響;(4)西方學者對道家與西方思想的比較和會通;(5)道家哲學概念(例如老子的“道”、莊子的“卮言”)外譯中的焦點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