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研究與詮釋學:宗教學建立的思考

宗教研究與詮釋學:宗教學建立的思考

宗教研究與詮釋學:宗教學建立的思考

定 價:¥113.00

作 者: 黎志添 著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9629960803 出版時間: 2003-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十九世紀西方的啟蒙運動與科學理性主義,為其后的宗教研究提供了研究范圍、對象及方法,并使它成為人文科學研究的其中一門學科。但是,把理性作為宗教研究的工具,結(jié)果不是錯誤理解宗教,便只是觸及宗教的表面。當代西方學界已重新思考宗教研究的方法,并嘗試采用詮釋學(Hermeneutics)的理論探索宗教現(xiàn)象。詮釋學是強調(diào)意義的理解和解釋的哲學。透過理解,世界、社會、文化和宗教就能夠建立一種互相尊重的意義關系。本書以現(xiàn)代西方「宗教現(xiàn)象學」與「哲學詮釋學」兩種觀點,尤其是幾位著名學者(如伊利亞德、伽達默爾、利科等)的理論為基礎,尋求宗教研究的新觀念和新方法。此外,本書也希望透過新的宗教學,為華人學術界建立獨立和自主的宗教研究。

作者簡介

  作者黎志添,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中文大學宗教系副教授,宗教及神學研究部主任。研究領域除了西方宗教學理論外,也還包括道教的歷史、經(jīng)典及科儀等。編著有《道教與民間宗教》(1999)、Interpretation of Hope in Chinese Religions and Christianity (2002)

圖書目錄

序言(中譯本)
自序
Ⅰ.西方宗教研究的歷史、方法輿理論
 章 導論:宗教研究的歷史和方法
  宗教研究的目的
  宗教定義的問題
  十九世紀末西方宗教研究興起的背景
  再思宗教研究的科學性
 第二章 宗教現(xiàn)象學:伊利亞德的神圣與凡俗論
  宗教現(xiàn)象學的啟蒙一奧托的『神圣論』
  伊利亞德的宗教現(xiàn)象學
  獨立的宗教模態(tài)
  宗教經(jīng)驗:與神圣相遇
  神圣與凡俗
  宗教經(jīng)驗的詮譯一宗教象征
  伊利亞德『反約化論』在宗教學上的意義
 第三章 宗教詮釋學:宗教經(jīng)典的詮釋方法——個中西
  宗教文化的比較觀點
  前言
  伽達默爾詮釋哲學對文本詮釋的理論
  利科的文本詮釋理論:懷疑的詮釋與文本意義的揭示性
  哲學詮釋學對宗教經(jīng)典詮釋方法的啟迪
  中國經(jīng)典的詮釋問題和方法:中西文化的比較觀點
  哲學詮釋學與道教經(jīng)典的詮釋
 第四章 宗教研究與詮釋社會科學
  前言
  社會科學對人類意義行為的研究方法之典范轉(zhuǎn)移
  檢視過去社會科學對宗教研究的方法、理論及其問題
  從哲學詮釋學看社會科學對宗教研究的目的:公眾的關懷
Ⅱ.宗教經(jīng)驗輿象征的詮釋
 第五章 宗教經(jīng)驗的詮釋:伊利亞德的『永恒的回歸』
  前言
  宗教經(jīng)驗的詮釋
  宗教經(jīng)驗構成人類文化的根源
  伊利亞德的『永恒的回歸』及其對現(xiàn)代文化的批判
  從宗教經(jīng)驗看現(xiàn)代文化的生態(tài)與再創(chuàng)造
 第六章 宗教象征的詮釋:利科的『惡的象征』
  前言
  結(jié)構現(xiàn)象學與詮釋現(xiàn)象學的分別:研究『惡』的意志之方法
  惡的象征與惡的意識和經(jīng)驗
  惡的宗教象征構成哲學的反思
  利科與伊利亞德詮釋宗教象征方法不同的比較
  結(jié)語
Ⅲ.宗教詮釋與后現(xiàn)代文化的關系
 第七章 宗教研究、哲學詮釋學與后現(xiàn)代性
  哲學詮釋學與西方現(xiàn)代性的反思
……
后記
中外辭匯對照表
外國人名譯名表
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