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論東西之味

東西之味

東西之味

定 價:¥78.00

作 者: 王克平 著
出版社: 中西書局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7521380 出版時間: 2022-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著由飲食的源頭談起,從中國古代的伊尹、老子、孔子、孟子,到古希臘、古羅馬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愷撒、屋大維,從東方的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到西方的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乃至美利堅,上下幾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調和鼎鼐,大道存焉,飲食之中其實蘊含著“形而上學”。本書歷史為經、地域為緯,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并恰到好處地插配一百多幅彩色圖片,讓人看得饒有趣味。

作者簡介

  王克平,民盟上海市委文化委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級編輯。2021年出任上海市商經學會“美食之都”研究院副院長。

圖書目錄

序:跨文化交際視域下的海派西餐 • 1
第一章 東西飲食文化溯源
1. 東西方國家不完全是地理上的概念 3
2. 西方文化一脈相承的是什么 •4
3. 西方人最初的飲食之道 • 11
4. 美食的搖籃不在西方 • 16
5. 對西方文化源流的概括 • 27
6. 古代東西方飲食水平比較 • 28
7. 西方根本就沒有什么古典美食 34
8. 怎樣理解西餐 37
9. 什么是形而上學 • 38
10. 君子謀道不謀食 • 40
11. 圣人為腹不為目 • 41
12. 烹飪的“修辭學” • 43
13. 透過現(xiàn)象看懂西餐的本質了嗎 45
14. 飲食不僅僅在于吃喝 • 46
15. 就餐氣氛反映國民的整體個性 48
16. 有陋習就會受鄙視 • 49
17. 西餐禮儀是由誰最先倡導的 50
18. 太陽王的另類偉大貢獻 • 53
19. 烹飪家的社會地位 • 55
20. 西餐的形式意味 • 57
21. 西餐的精髓和儒學的人本主義精神 58
第二章 吃什么和怎么吃
1. 對公眾最重要的事情 • 63
2. 飲食是體現(xiàn)階級差異性的指標 63
3. 烹飪隱藏著某種曖昧的效果 •65
4. 圣人欲不欲 66
5. 烹飪發(fā)明了什么 • 67
6. 調味料起著根本性的作用 • 72
7. 烹飪也應不忘初心 • 74
8. 生食的文明性 75
9. 儀式性飲食 77
10. 烹飪是罪惡也是救贖 • 78
11. 烹飪的極簡主義與唯美主義——懷石料理 83
12. 圣人被褐懷玉 • 86
13. 如何調節(jié)過度和節(jié)儉這兩個概念 88
14. 當烹飪由苦役變?yōu)樗囆g • 90
15. 希波戰(zhàn)爭促成前所未有的東西方大融合 91
16. 西方飲食對伊斯蘭風格的吸收 92
17. 文藝復興運動奠定現(xiàn)代飲食基礎 95
18. 復古,去阿拉伯化 • 105
19. 棄絕內在的野蠻,始于餐桌 106
第三章 人類飲食的文化交融
1. 口味根本不是好吃與不好吃的問題 111
2. 眾口難調之下的調和 • 112
3. 家鄉(xiāng)味道的非家鄉(xiāng) • 113
4. 依存于整體文化性的口味 • 117
5. 香腸“盛宴” • 118
6. 永不停歇的“英法戰(zhàn)爭” • 119
7. 百葉包、皮蛋、綠茶 • 119
8. 文化飲食的障礙 • 122
9. 移民二代的口味選擇 • 123
10. 全球化世界呼吁飲食的國際性跨越 124
11. 西西里式 126
12. 戰(zhàn)爭促成食物國際化 • 127
13. 口味因經濟利益而改變 • 133
14. 牛奶在中國成為常見食物有多久 135
15. 本幫名菜的“卑賤”出身 • 136
16. 飲食的殖民化與逆殖民化 • 138
17. 咖喱屬于英國,馬薩拉屬于印度 147
18. 融合菜的典范 • 148
19. 邊疆菜 151
20. 流亡者創(chuàng)建的飲食風貌 • 155
后記 161
主要參考文獻 16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