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以來,一度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淪為“歐洲病夫”,成為歐洲列強垂涎爭奪的砧上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他們付出的戰(zhàn)斗與犧牲也被西方國家不屑一顧。然而,正是因為奧斯曼帝國的介入,這場歐洲紛爭才真正演變成世界大戰(zhàn)。現在是時候恢復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現代中東歷史上應有的地位了。本書栩栩如生地重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的中東,描寫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扮演的角色。中東是地緣政治的關鍵,奧斯曼帝國從德國得到金錢、武器和軍事顧問的支持,向英法俄軍隊開戰(zhàn)。面對帝國內部民族主義的挑戰(zhàn),從來不把宗教當成治國意識形態(tài)的土耳其人,此時忽然祭出“圣戰(zhàn)”大旗。他們在加利波利、美索不達米亞和加沙給協約國以決定性的打擊。但是此后戰(zhàn)局逆轉,巴格達、耶路撒冷、大馬士革相繼陷落。戰(zhàn)后,勝利者瓜分奧斯曼帝國,種下了現代阿拉伯世界永無止境的沖突根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民族身份和宗教身份一再鼓動起西方世界的民粹潮流,現在讀《奧斯曼帝國的衰亡》或許會有歷史幽靈始終不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