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戰(zhàn)國至魏晉時期的歷史與中華民族共同體
一、華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同義詞
二、王朝: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三、邊疆:農業(yè)民族與游牧民族融合的場域
邊疆治理篇
章 戰(zhàn)國、秦漢時期中原諸侯國、王朝的邊疆防御體系
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中原諸侯國的騎兵
一、秦國的騎兵
二、趙國的騎兵
三、燕國的騎兵
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中原諸侯國修筑的長城
一、中原諸侯國之間修筑的長城
二、秦、趙、燕三國在北部邊疆修筑的長城
第三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中原諸侯國設置的邊郡
第四節(jié) 騎兵、長城、邊郡一體防御體系的出現
一、秦、趙、燕三國時期
二、秦朝時期
第二章 秦末漢初的北疆危機及其應對之策
節(jié) 西漢初期的封王戍邊策略
一、封王戍邊策略在燕國的實施
二、封王戍邊策略在代國的實施
第二節(jié) 西漢初期的和親弭兵策略
一、和親策略的提出
二、和親弭兵策略的輔助措施
第三章 騎兵、長城、邊郡一體防御體系的重構
第四章 騎兵、長城、邊郡一體防御體系與族群間的文化交融
第五章 騎兵、長城、邊郡一體防御體系與北方民族的關系
節(jié) 中原王朝的游牧騎兵
一、兩漢時期的烏桓騎兵
二、東漢時期的游牧騎兵
第二節(jié) 中原王朝管理內附游牧部落的職官
第三節(jié) 匈奴單于庭遷徙至西河郡
第四節(jié) 騎兵、長城、邊郡一體防御體系對民族融合的促進
文化認同篇
第六章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歷史情境的考察
節(jié) 執(zhí)政困境與“胡服騎射”
第二節(jié) “胡服騎射”與簡襄偉業(yè)
第三節(jié) “胡服騎射”與君主權威
第七章 封王戍邊與西漢前期的政治秩序
節(jié) 楚漢相爭:政治秩序的重構與演變
第二節(jié) 封王戍邊:西漢初期異姓諸侯王后的機會
第三節(jié) 代地與封王戍邊
第四節(jié) 代地封王戍邊的困境
第八章 烏桓三次南遷的歷史情境探討
節(jié) 雙贏的次南遷
第二節(jié) 融入王朝邊疆管理體系中的第二次南遷
第三節(jié) 介入軍閥混戰(zhàn)的第三次南遷
第九章 漢代儒家信仰體系下士人的行為邏輯
節(jié) 異象、儒學與兩漢王朝
第二節(jié) 士人群體的職責:規(guī)范與治理
第三節(jié) 黨錮之禍:士人群體的抗爭與榮耀
第十章 蜀漢建立的歷史機遇與政治文化
節(jié) 東漢末年權力爭奪亂象中孕育著機遇
第二節(jié) 善于把握機遇的成功者
一、劉備的個人杰出才能
二、劉備的社會關系網絡
第三節(jié) 劉氏稱帝正當性的政治文化
第十一章 王朝控制邊疆視域下的諸葛亮七擒孟獲
節(jié) 蜀漢政權的王朝合法性
第二節(jié) 劉備去世后蜀漢的危機及其化解
第三節(jié) 七擒孟獲的歷史事實與歷史書寫
第十二章 劉淵漢國建立發(fā)展過程中的騎兵因素探究
節(jié) 劉淵起兵決策中的騎兵因素
第二節(jié) 劉淵政治聯盟中的騎兵因素
第三節(jié) 漢國政權發(fā)展中的騎兵因素
第十三章 劉淵宗漢立國的歷史意義
節(jié) 超凡魅力型首領的多重政治身份
第二節(jié) 支配權力角逐下的移民騎兵
第三節(jié) 重構政治秩序的正當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