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繪畫美學的角度對中國繪畫藝術作出了具有較強民族文化特色的闡釋,作者試圖以自己的理解探討當代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美學邏輯。本書的寫作基于十余年來作者作為畫家對藝術現象和行為存在的種種思考寫下的日志,是從個體的審美經驗出發(fā)去解讀繪畫的行為和文本,在內容上可分為上下篇。上篇為形而上的理解,包括第一章至第七章,闡述作者從研究方法到對自然存在、社會存在、個人存在、作品存在的認識和個人修煉的途徑。下篇是形而下的感悟,是作者對藝術的表達方法、繪畫形式的經驗總結以及如何展開作品創(chuàng)意的思考。筆者認識到繪畫的高級階段就是存在與表達。本書的獨特視角和方法是從事例出發(fā),從藝術現象、藝術行為中尋找答案,而不是從概念出發(fā)去演繹,閉門造車。通過生活化的感悟和提煉,感悟式的日志、筆記體的植入,通過大量的事例材料、作品分析、觀影筆記等,作者用新鮮生動的語匯、具有親和力的表述來保持鮮活的第一感,避免高高在上的說教,呈現出紛繁萬象又歸于一統(tǒng)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