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古代史五代九章

五代九章

五代九章

定 價:¥68.00

作 者: 鄭也夫
出版社: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42682499 出版時間: 2023-09-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專論中國歷史上五代時期的九個問題,共九章,故曰《五代九章》。第一章“帝王點評”點評中國歷史上五代時期的13位帝王。第二章“用兵之道”從黥面、義兒軍、精兵、賞錢、斬首等方面來討論。第三章“忠豈忘心”以事實和統(tǒng)計數(shù)字揭示:在亂世中從一而終是少見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過兩朝以上。第四章“列國時代”反思“五代十國”的稱謂。從人口、地域到國家存續(xù)的時間,五代都并不比十國高出一個層級。且“遼”理所當然應(yīng)該算做一個朝代。第五章“亂世君子”講述十位高風亮節(jié)的君子。第六章“馮君可道”討論有爭議的歷史人物馮道。第七章“天命知否”當時算命雖然流行,但對人們的決策并不發(fā)生決定性影響即中國社會對天命的主流認識是明智的。第八章“雅樂胡歌”中國古代音樂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樂的進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但是礙于正統(tǒng)觀念不敢弘揚胡人音樂。中國音樂從此衰落。第九章“閹人宦官”專門討論閹割與宦官。

作者簡介

  鄭也夫自述: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離校。其后赴北大荒,種地,做磚,伐木,采石,教書,逾八年(1968年7月—1977年1月)。1977年考入北京師范學院。1979年考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獲哲學碩士學位。1985年冬—1986年夏在美國丹佛大學讀書,獲社會學碩士。先后供職四個學術(shù)單位:北京社科院社會學所(1982年秋—1994年秋),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1994年秋—1998年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1998年秋—2004年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2004年春—2013年夏)。講授過的課程:信任研究、城市社會學、消費社會學、消費與快樂研究、生物學對社會科學的啟示、論文寫作、幸福導(dǎo)論、教育社會學。2013年退休。曾任北京市政府交通問題顧問,央視《東方時空》主持人、《實話實說》總策劃。 鄭也夫主要作品《文明是副產(chǎn)品》,2015《科場現(xiàn)形記》,2014《吾國教育病理》,2013《語鏡子》,2013《半開放社會》(香港),2011《沙葬》,2011《神似祖先》,2009《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2008《后物欲時代的來臨》,2007《抵抗通吃》,2007《知識分子研究》,2004《被動吸煙者說》,2004《城市社會學》,2002《信任論》,2001《忘卻的紀念》,1998《世界杯斷想》,1998《游戲人生》,1997《代價論》,1995《走出囚徒困境》,1995

圖書目錄

前言1
一、 緣起:戲詞—話劇—學術(shù)1
二、 非典型:社會學—歷史學—通才2
三、 本書簡介:九塊積木——三只風箏5
四、 大段引用:古文—今人10
五、 訓(xùn)詁:故事—歷史11
六、 連續(xù)譜:虛構(gòu)—非虛構(gòu)13
七、 史:粉飾—作偽14
八、 鳴謝17
 
一章帝王點評1
一、朱溫,后梁太祖1
二、朱友貞,后梁末帝5
三、李克用,后唐武皇5
四、李存勖,后唐莊宗12
五、李嗣源,后唐明宗15
六、李從厚,后唐閔帝21
七、李從珂,后唐末帝23
八、石敬瑭,后晉高祖27
九、石重貴,后晉出帝33
十、耶律阿保機,遼太祖;耶律德光,遼太宗38
十一、劉知遠,后漢高祖43
十二、劉承祐,后漢隱帝44
十三、郭威,后周太祖45
十四、柴榮,后周世宗50
 
第二章用兵之道56
一、黥面56
二、義兒軍60
三、博弈魏博66
四、安全打法71
五、精兵73
六、賞錢78
七、兵制的演化81
八、斬首86
 
第三章忠豈忘心97
一、五代臣僚的生死去從97
二、五代帝王的招降納叛103
三、孔子與孟子106
四、荀卿與韓非110
五、賈誼,董仲舒,司馬遷115
六、東晉、初唐的忠臣觀119
七、宋代君臣合鑄忠臣觀127
八、明末清初的悖論與反思130
九、小結(jié)138
 
第四章列國時代141
一、五代時期的正偽之爭141
二、宋人五代觀的變化143
三、正朔,皇權(quán),紀年法147
四、重審五代之“代”150
五、小結(jié)156
 
第五章亂世君子158
一、孫鶴158
二、趙鳳161
三、韓延徽163
四、張承業(yè)169
五、郭崇韜173
六、李愚179
七、桑維翰181
八、和凝185
九、楊凝式187
十、王樸189
十一、思考古今治亂中的人格194
 
第六章馮君可道196
一、出身鄉(xiāng)儒196
二、文牘,詞臣,掌書記198
三、官運與作為205
四、雕版九經(jīng)209
五、敢諫之臣215
六、善待同僚219
七、宰相與樞密使221
八、權(quán)變之際225
九、評價之評價230
 
第七章天命知否235
一、帝誕天兆235
二、誤信算命237
三、不信算命239
四、純正的修行人242
五、五代天命觀評價246
六、中國古代思想家的天命觀248
七、小結(jié)253
 
第八章雅樂胡歌255
一、詠歌不絕,樂豈壞哉255
二、樂,詩,禮258
三、孔子的禮樂觀262
四、柏拉圖與席勒268
五、獨尊儒術(shù)時代的音樂觀273
六、唐代:宮廷與胡樂280
七、唐代:詩人與歌舞288
八、五代音樂之存亡293
 
第九章閹人宦官300
一、閹割的起源:家畜與人300
二、宦官的起源:美索不達米亞與中國305
三、秦代:趙高與宮刑307
四、漢唐:宦官干政310
五、五代:亂世中的異類嘗試318
六、明朝:宦官規(guī)模322
七、透視帝制的視角327
參考書目33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