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礦業(yè)工程湘東北陸內金礦床成礦系統(tǒng)與深部資源預測(多金屬)

湘東北陸內金礦床成礦系統(tǒng)與深部資源預測(多金屬)

湘東北陸內金礦床成礦系統(tǒng)與深部資源預測(多金屬)

定 價:¥508.00

作 者: 許德如,董國軍,王智琳,寧鈞陶等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731920 出版時間: 2023-12-01 包裝: 圓脊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板(陸)內成礦作用已成為當前國際礦床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和新熱點。本書系統(tǒng)闡述了位于江南古陸中段的湖南省東北部(簡稱湘東北)地區(qū)金(多金屬)成礦作用特征及其與陸內構造-巖漿演化事件的關系,正式提出了陸內活化型(intracontinental re-activation type)礦床這一新的礦床類型,并總結了該類型礦床的成礦作用基本特征;同時將湘東北地區(qū)金(多金屬)礦床劃分為五類成礦系統(tǒng),重點研究了陸內活化型金(銻鎢)礦床成礦系統(tǒng)和鈷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的成因機理,構建了其區(qū)域成礦模式和“三位一體”找礦預測地質模型,并運用地球物理深部探測技術和三維可視化建模技術等,開展了金(多金屬)礦產預測,為實現(xiàn)深部找礦突破提供了關鍵理論與核心技術支撐。

作者簡介

暫缺《湘東北陸內金礦床成礦系統(tǒng)與深部資源預測(多金屬)》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關鍵科學技術問題1
1.1世界上主要金礦類型及其特征1
1.1.1造山型金礦床1
1.1.2卡林型金礦床5
1.1.3弧相關的淺成熱液型金礦床8
1.1.4斑巖型銅-金礦床13
1.1.5熱液鐵氧化物-Cu-Au礦床(IOCG型)20
1.1.6富Au的沉積-噴流型(SEDEX型)礦床25
1.1.7侵入巖相關的金礦床31
1.2我國主要金礦類型及其特征38
1.3湘東北金(多金屬)礦床研究現(xiàn)狀39
1.4關鍵科學技術問題45
1.4.1成礦地球動力學背景45
1.4.2成礦物質與成礦流體來源47
1.4.3不同成礦系統(tǒng)的成因聯(lián)系47
1.4.4深部資源成礦潛力48
參考文獻49
第2章陸內構造-巖漿活化與成礦72
2.1陸(板)內成礦作用72
2.2陸內伸展構造成礦75
2.2.1盆-嶺構造成礦75
2.2.2變質核雜巖(MCCs)構造成礦77
2.2.3斷層活化對成礦的控制78
2.3陸內構造-巖漿活化與成礦80
2.4中國大陸金(多金屬)成礦機制85
2.4.1中國大陸金(多金屬)成礦特征85
2.4.2中國大陸顯生宙金(多金屬)成礦機制88
2.5中國東部伸展構造成礦95
2.5.1華北板塊早白堊世伸展構造成礦95
2.5.2華南內陸早白堊世伸展構造成礦99
2.5.3中國大陸東部伸展構造對區(qū)域成礦的控制100
參考文獻101
第3章典型礦床地質特征112
3.1礦床類型與空間分布112
3.2金(銻鎢)礦床成礦系統(tǒng)112
3.2.1大萬金礦地質特征112
3.2.2黃金洞金礦地質特征118
3.2.3金成礦期次/階段劃分127
3.3鈷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129
3.3.1井沖鈷銅多金屬礦床129
3.3.2橫洞鈷礦床136
3.3.3大巖金鈷礦化點141
3.4鉛鋅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144
3.4.1桃林鉛鋅礦床144
3.4.2栗山鉛鋅銅多金屬礦床150
3.5銅-鉛鋅-金-銀-稀散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157
3.5.1七寶山銅多金屬礦床157
3.5.2礦床成因與找礦標志165
3.6鈮鉭鋰稀有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166
3.6.1仁里鈮鉭礦床168
3.6.2傳梓源鈮鉭鋰礦床171
3.6.3稀有金屬成礦過程171
參考文獻174
第4章礦床地球化學示蹤177
4.1分析方法177
4.1.1電子探針分析177
4.1.2LA-ICP-MS原位微區(qū)微量元素分析177
4.1.3微量元素分析177
4.1.4S-Pb-H-O同位素分析177
4.1.5SIMS原位氧(O)和硫(S)同位素分析178
4.1.6He-Ar同位素分析179
4.1.7Ar-Ar同位素定年179
4.1.8鋯石U-Pb同位素定年179
4.1.9白鎢礦Sm-Nd同位素定年180
4.1.10流體包裹體分析180
4.2金(銻鎢)礦床成礦系統(tǒng)181
4.2.1礦物微量元素特征181
4.2.2流體包裹體特征188
4.2.3S-Pb-H-O同位素特征205
4.2.4原位氧(O)同位素組成212
4.2.5成礦時代217
4.2.6礦床成因類型223
4.3鈷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230
4.3.1井沖鈷銅多金屬礦床230
4.3.2橫洞鈷礦床252
4.4鉛鋅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269
4.4.1桃林鉛鋅礦床269
4.4.2栗山鉛鋅銅多金屬礦床294
參考文獻328
第5章湘東北陸內成礦系統(tǒng)與找礦預測地質模型339
5.1華南板塊陸內過程與成礦339
5.2湘東北陸內構造活化與成礦342
5.2.1陸內活化的地質構造演化史343
5.2.2陸內構造活化過程347
5.2.3陸內構造活化與成礦關系381
5.3湘東北陸內巖漿活化與成礦384
5.3.1燕山期巖體與礦床空間關系384
5.3.2巖漿作用對成礦貢獻386
5.3.3含礦流體和成礦物質來源398
5.3.4陸內巖漿活化與成礦關系399
5.4湘東北陸內構造-巖漿活化成礦模式402
5.4.1陸內活化成礦表現(xiàn)形式402
5.4.2陸內活化型礦床成礦特征403
5.4.3陸內構造-巖漿活化成礦模式405
5.5湘東北陸內活化型礦床成礦規(guī)律410
5.5.1湘東北地區(qū)找礦勘查進展410
5.5.2成礦系統(tǒng)發(fā)育規(guī)律413
5.6金(銻鎢)礦床成礦系統(tǒng)特征及找礦預測地質模型420
5.6.1金(銻鎢)礦床成礦系統(tǒng)特征420
5.6.2金(銻鎢)礦床成礦系統(tǒng)找礦預測地質模型426
5.7鈷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特征及找礦預測地質模型434
5.7.1鈷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特征434
5.7.2“三位一體”找礦預測地質模型439
參考文獻444
第6章深部資源預測與潛力評價454
6.1深部資源預測方法454
6.1.1概述454
6.1.2成礦理論與深部找礦技術方法454
6.2區(qū)域地球物理探測457
6.2.1以往區(qū)域物探概況457
6.2.2地球物理特征460
6.2.3數(shù)據(jù)處理內容及方法461
6.2.4異常分析與解釋463
6.2.5總結與建議472
6.3大萬礦區(qū)外圍深部探測472
6.3.1地球物理特征473
6.3.2異常推斷解釋475
6.3.3結論與建議479
6.4橫洞礦區(qū)物探測量481
6.4.1礦區(qū)地球物理電性特征483
6.4.2數(shù)據(jù)處理解釋流程與方法483
6.4.3極化率及視電阻率異常特征484
6.4.4綜合地質解釋488
6.5區(qū)域找礦標志489
6.5.1陸內活化型金(銻鎢)礦床成礦系統(tǒng)找礦標志489
6.5.2熱液充填型鈷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tǒng)找礦標志489
6.6區(qū)域三維地質模型與成礦遠景區(qū)劃分490
6.6.1程序組織490
6.6.2物探數(shù)據(jù)解譯496
6.6.3地質數(shù)據(jù)庫建設與樣品統(tǒng)計498
6.6.4金井-九嶺地區(qū)三維地質建模499
6.6.5金井-九嶺地區(qū)三維成礦預測504
6.7典型礦床三維地質模型與深部礦產預測506
6.7.1概述506
6.7.2礦區(qū)地質數(shù)據(jù)庫及統(tǒng)計分析506
6.7.3大萬金礦區(qū)三維地質模型建立507
6.7.4大萬礦區(qū)三維成礦預測510
6.8找礦預測與深部資源潛力評價514
6.8.1金礦資源潛力評價515
6.8.2鈷礦資源潛力評價535
參考文獻546
第7章結論與展望547
參考文獻55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