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知識讀物中國思想:朱熹與王陽明(楊天石文集)

中國思想:朱熹與王陽明(楊天石文集)

中國思想:朱熹與王陽明(楊天石文集)

定 價:¥138.00

作 者: 楊天石 著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73013811 出版時間: 2023-12-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楊天石先生早年研究中國哲學,對泰州學派、王陽明、朱熹等深有研究。本書收錄楊先生已出版的《朱熹及其理學》《朱熹學術(shù)思想四論》《王陽明及其心學》以及研究舊時所稱“王學左派”的《泰州學派》等四種著作,并附錄其曾寫過的關(guān)于儒學、佛學和思想史的文章,本書對“理學”和“心學”的分歧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對“泰州學派”的評價也完全不同于前人,是一部集合作者多年哲學研究成果和心得的學術(shù)作品。

作者簡介

  楊天石,1936年生。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編 朱熹及其理學
第一章  改鑄儒學的新需要 3
第二章  生于憂患、長于坎坷的大思想家 7
一、由禪學走向道學 7
二、反對議和 10
三、道學體系的形成 13
四、在南宋王朝的政爭中 17
五、升沉之間 24
第三章  社會政治思想 29
一、從“外攘”為重到“內(nèi)修”為重 29
二、“懷德”與“畏威” 32
三、以“講明義理”治天下 35
第四章  理為“天地萬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論 38
一、規(guī)律與倫理的綜合 38
二、真理與謬誤并存的理氣關(guān)系說 42
三、萬物之間的同一與差別 45
四、中國式的人文主義精神 50
第五章  “天命”與“氣質(zhì)”相結(jié)合的雙重人性論 54
一、人盡皆同的“天命之性” 54
二、人的多樣性決定于氣稟 56
三、敞開了成圣成賢的大門 58
第六章  喚醒天賦觀念的“格物致知”論 60
一、“醒與睡” 61
二、在外的“兒子”與在家的“兒子” 62
三、自“銖積寸累”以至“一旦豁然貫通” 67
四、對知行關(guān)系的全面展開 70
第七章  “克人欲、存天理”的修養(yǎng)論 73
一、以理制欲 73
二、將身心鎖在“模匣子”里的主敬說 78
第八章  “一中又自有對”的辯證法 80
一、“一分為二,節(jié)節(jié)如此” 80
二、“不可相無”與“無日不相勝” 82
三、“陰極生陽,陽極生陰” 83
四、“小變而不失其大常” 85
五、“和則交感而萬物育” 88
第九章  鵝湖之會與朱熹、陸九淵的異同 89
一、“性即理”與“心即理”的激辯 89
二、“太極”“無極”之爭 93
第十章  義利之辨與朱熹、陳亮的分歧 96
一、由打獵引起的爭論 96
二、“仁義”為重還是“功利”為重 97
三、哲學分歧與政治分歧 101
第十一章  朱熹理學的歷史命運 103
一、南宋統(tǒng)治集團終于承認了道學 103
二、封建統(tǒng)治者的“取法”和進步思想家的批判 109
第十二章  朱熹與世界 117
一、日本 117
二、朝鮮 119
三、越南 121
四、西方 122
第二編 朱熹學術(shù)思想四論
第一章  經(jīng)學思想 127
一、《易經(jīng)》 127
二、《詩經(jīng)》 132
三、《書經(jīng)》 134
四、《春秋》 135
五、《禮經(jīng)》 136
六、《孝經(jīng)》 137
七、《四書》 138
第二章  史學思想 139
一、讀史明理,知所鑒戒 139
二、“裁之以理”,“主在正統(tǒng)” 142
三、“直書其事,美惡自見” 145
四、綱目并舉,期于簡明 146
第三章  文學思想 147
一、道為文之本 147
二、詩與志 150
三、詩須是平易 151
四、藝術(shù)上的慧眼 152
第四章  教育思想 154
一、以“明人倫”為唯一目的 155
二、人生教育的三階段 156
三、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與主導 157
四、學習過程中的五個環(huán)節(jié) 159
第三編 王陽明及其心學
第一章  農(nóng)民革命風起云涌的年代 163
第二章  牧師和劊子手的雙重職能 168
一、從朱熹走向陸九淵 168
二、破山中“賊”與破心中“賊” 174
三、維護封建正統(tǒng)—鎮(zhèn)壓寧王朱宸濠反叛 179
四、和羅欽順辯論,接受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王艮為徒 181
五、繼承孟子,提出“致良知”思想 182
六、鎮(zhèn)壓瑤族、壯族起義,未能踐約和羅欽順辯論,
 病逝于北歸舟中 183
第三章  先驗論的哲學思想 188
一、心外無物 188
二、心外無理 196
三、不假外求,向內(nèi)尋找 198
四、不由聞見 202
五、是非求于心 207
第四章  復歸“良知”的“格物”論 211
第五章  合二而一、顛倒頭腳的知行關(guān)系 218
第六章  滿街都是“圣人” 226
第七章  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 232
第四編 泰州學派
第一章  “天墜”之夢說明了什么 239
第二章  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王艮 243
第三章  “身”為天下、國家之本的“淮南格物”論 250
一、宇宙在我,萬化生身 251
二、立吾身以為天下國家之本 254
第四章  “天然自有”“現(xiàn)現(xiàn)成成”的道德論 260
一、天然自有,不費些子氣力 260
二、心之本體,著不得纖毫意思 264
三、樂向心中尋 270
第五章  所謂“百姓日用是道” 275
一、以日用現(xiàn)在指點良知 276
二、邏輯上的“無類比附” 279
三、百姓日用而不知 283
四、存在著“認欲為理”可能 288
五、鼓吹封建道德的“性能易命”說 291
第六章  王襞及其弟子韓貞 298
一、王襞“自然之謂道”的哲學思想 298
二、被毒害了的奴隸韓貞 307
第七章  顏鈞、羅汝芳、何心隱思想 317
一、顏鈞、羅汝芳的“制欲非體仁”論 317
二、何心隱思想剖析 336
第八章  耿定向?qū)τ诶钯椝枷氲姆穸?356
一、對孔、孟和孔、孟之道的態(tài)度 363
二、對若干封建道德的態(tài)度 364
三、對人性的看法 366
結(jié)束語 371
后記 375
附 錄
君子 :儒學的理想人格 379
禪宗的“作用是性”說與朱熹的批判 394
關(guān)于王艮思想的評價 406
韓貞的保守思想 427
儒學在近代中國 432
蔣介石與宋明理學 444
以理制欲是人類社會永恒的道德要求 46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