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古典時代算起,西方神話學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對于“神話”的解釋與定位,其間出現(xiàn)多次起伏與逆轉。在本書中,布魯斯·林肯不再嘗試對“神話”做出明確界定,而是考察這一范疇在不同歷史時期如何以不同方式被使用,進而探究這一過程中其地位、用法所發(fā)生的戲劇性變化。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從古希臘早期文獻入手,對“秘索斯”與“邏各斯”的原初內涵進行探究。作者認為,在前柏拉圖時代,“邏各斯”并非表示理性的論述,而是指諸如蠱惑、欺騙、詭辯等可疑的言語行為;“秘索斯”則是一種擁有很高權威的話語類型,具有讓人相信或服從的力量。第二部分首先考察文藝復興至二戰(zhàn)時期神話學的發(fā)展,然后以威廉·瓊斯、尼采、杜梅齊爾為對象,探討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浪漫主義、民族主義(尤其是雅利安主義)思潮如何引發(fā)神話學的復興。第三部分首先考察二戰(zhàn)結束至上世紀末神話學的新動向,然后通過不同類型的個案研究,提出一種新的研究方案,同時表明自己的立場與結論:無論神話還是神話學,均是一種敘事形式的意識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