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基于采訪筆記和攝影圖片整理成的20位院士的深度報道。作者通過娓娓道來的故事并配以生動的彩色圖片,旨在告訴青少年讀者: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干,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最終的結局很可能就是失敗。做人實在是一門大學問、一門大藝術。至于如何做事與做學問,有了認真做人來墊底,不愁事業(yè)不成功。本書在生動講述院士們鮮為人知做人故事的同時,也介紹了不同科學領域院士所從事的事業(yè)是如何造福人類的,如何獲得成功的心路歷程。這對落實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是不可多得的素材。譬如在講述范滇元院士為尋找新能源而鐘情“神光”研制的故事,讀者既了解了激光可控核聚變的基礎知識與原理,同時理解了范院士執(zhí)著科研的精神風貌與為人之道;在講述龔岳亭院士等對結晶牛胰島素人工合成的創(chuàng)新道路的難忘歷程,能了解為什么要人工合成蛋白質,他們團隊當年是帶著怎樣的做人理念來大協作而獲得大成功的……作者敘述的筆觸不僅在乎院士們的頭腦,更在乎他們的心靈;不僅在乎他們所研究的“學”與所從事的“術”,更在乎他們的為人之“情”與人文之“懷”。因此,在這些可讀性很強的故事背后,讀者可以悟出科學思想、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領會院士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誠實守信、認真執(zhí)著、堅忍不拔與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認清院士們怎樣為圓夢而不懈努力的科學腳步,體悟該怎樣走自己往后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