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一本博物館:湖南博物院

一本博物館:湖南博物院

一本博物館:湖南博物院

定 價:¥99.00

作 者: 湖南博物院 編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全國博物館通識系列
標(biāo) 簽: 暫缺

ISBN: 9787220134371 出版時間: 2024-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國博物館通識系列·一本博物館”中的湖南博物院分冊,以“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和“馬王堆漢墓陳列”為主線,精選近200件重點文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普及了相關(guān)考古小知識。通過本書,既能了解到湖南博物院整體面貌以及博物館珍藏的眾多文物,也能了解到實地參觀無法知曉的文物背后的故事,知曉漫長歷史進(jìn)程中的時代特征。本書語言通俗易懂,輔以精致的插畫,可讀性較強(qiáng),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

作者簡介

  湖南博物院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shù)類博物館,是*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的八個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國文化系統(tǒng)先進(jìn)集體、*國文物系統(tǒng)先進(jìn)集體、*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文化強(qiáng)省建設(shè)有突出貢獻(xiàn)先進(jìn)集體。湖南博物院是一座主要反映湖南區(qū)域文明的大型歷史藝術(shù)博物館。立足于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hù),致力于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以激發(fā)公眾的參與和熱愛。全力打造共有、共建、共享“我們的博物館”。湖南博物院自建館(院)以來,就以保護(hù)、傳承優(yōu)秀歷史文化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務(wù)于一身。多年來,作為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標(biāo),它吸引了成千上萬游客前來參觀,是代表中華區(qū)域文明的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是人們了解湖湘文明進(jìn)程、領(lǐng)略湖湘文化奧秘的重要窗口。湖南博物院現(xiàn)有院藏文物57萬余件(套),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xiàn)代文物等最具特色。為了使這些文物瑰寶能在這座藝術(shù)殿堂得到充分展示,湘博人科學(xué)深入地挖掘文物的內(nèi)涵,利用現(xiàn)代陳列藝術(shù),精心打造了“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陳列和青銅、陶瓷、書畫、工藝4個專題展館來展示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珍。此外,湖南博物院還通過不斷引進(jìn)和推出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臨時展覽,向國內(nèi)外公眾*面地展示與傳播湖湘文化,介紹世界文明與優(yōu)秀文化。2019年“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和“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獲評第十六屆(2018年度)*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名。

圖書目錄

了解湖南博物院 / 001
湖南博物院導(dǎo)視圖 / 002
湖南博物院簡介 / 004
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
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平面示意圖 /010
第一部分 家園第一單元 生態(tài)變遷三葉蟲化石 /014
菊石化石 /015
鱗木化石 /015
鴨嘴龍肩胛骨化石 /016中國犀化石 /016
熊貓牙齒化石 /017
第二單元  歷史沿革 “長沙王印”金印   /018 “湖南省人民政府印”銅印 /019
目錄 001
 
第二部分 我從哪里來
第一單元 先祖
石球 / 砍斫器 / 尖狀器 /021現(xiàn)代智人牙齒化石 /022
“石門人”牙齒 / 下頜骨化石 /023
第二單元 早期族群
越人形柄銅匕首 /025 人物紋靴形銅鉞 /026 牛角形耳云紋銅鼎 /027虎鈕錞于 /028
第三單元 商人南下
鳳鳥紋“戈”提梁銅卣 /030獸面紋“癸”提梁卣 /031
第四單元 楚人入湘
蹄足蟠虺紋銅鼎 / 蟠虺紋銅簠 /033雙色銅劍 /034
“楚公”銅戈 /035
第五單元 北人南遷
“上郡武”銅矛 /037里耶秦簡 /038
青釉模印貼花人物紋壺 /039
第六單元 江西填湖廣
民國湘潭《中湘賓氏五修族譜》/040雕花梳妝臺 /041
第七單元 民族大家庭
虎鈕人像銅錞于 /043
蛇鈕“蠻夷侯印”金印 /044少數(shù)民族風(fēng)俗畫 /045
打花鋪蓋 /046
八寶銅鈴 /047 苗族銀披肩 /048
扁形凸花銀項圈 /049長鼓 /050
《結(jié)下好情誼》扇面 /051
第三部分 洞庭魚米鄉(xiāng)
第一單元 稻之源古栽培稻標(biāo)本 /053 陶釜 /054
印紋白陶盤 /055
鷹嘴乳突陶罐 /055
第二單元 稻之興綠釉陶廁豬圈 /057 “萬石倉”滑石倉 /058
陶糧囷 /059
第三單元 天下糧倉坦山巖勸農(nóng)碑  /060 “正泰碼頭”碑 /061
第四部分 生活的足跡
第一單元 青銅時代的南方禮樂
四馬方座銅簋 /064 人面紋銅方鼎 /065 犧首獸面紋圓尊 /066豕形銅尊 /067
象形銅尊 /068 獸面紋銅瓿 /069
“皿而全”銅方罍 /070鸮形銅卣 /072
獸面紋銅壺 /073龍首鋬銅盉 /074牛形銅觥 /075 獸面紋銅觚 /076獸面紋銅爵 /076獸面紋銅斝 /077
立象獸面紋銅鐃 /078乳丁紋銅鐘 /079
虎飾銅镈 /080豕形銅磬 /081
第二單元 湘楚風(fēng)情
龍紋銅鼎 /083
勾連云紋銅豆 /084 動物紋提梁銅卣 /085蟠虺紋銅鑒 /086
蟠虺紋銅浴缶 /087狩獵紋漆樽 /088
褐地“女五氏”矩紋錦 /089對龍對鳳紋錦 /089
錯金嵌綠松石銅帶鉤 /090鏤空雙龍首紋玉璜 /091 龍形玉環(huán) /092
玻璃珠 / 玻璃管 /093五山紋銅鏡 /094
人物跽坐銅燈 /095人物龍鳳帛畫 /096人物御龍帛畫 /097木雕鎮(zhèn)墓獸 /099
第三單元 大一統(tǒng)下的小農(nóng)家居
陶樓 /101
胡人形銅吊燈 /102 “剌廟”牛形銅燈 /102
銅博山爐 /103綠釉陶灶 /104
銅灶(附甑)/105 “見日之光”銅鏡 /106鎏金博局紋銅鏡 /106 蟠螭紋雞心玉佩 /107
鏤空花金珠金手鏈 /107滑石廚房 /108
滑石雙魚盤 /108
第四單元 多元文化交融的社會風(fēng)尚
青瓷槅 /110素胎灶 /111
瓜棱形穿帶青釉蓋罐 /112青瓷龍首盉   /113 “竹林七賢”瓷罐 /114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滿”詩文瓷執(zhí)壺 /115青釉綠彩塔紋瓷壺 /115
青瓷蓮瓣紋盤口瓶 /116印花青釉茶碾 /117
青釉褐綠彩飛鳥瓷執(zhí)壺 /118鏤空瓷香爐 /119
青瓷蓮花燭臺 /120
青釉褐彩獅座“日紅衫子合羅裙”詩文瓷枕 /121褐釉瓷鳥 / 褐釉瓷豬 / 青釉褐彩瓷狗 /122
舞蹈人物青銅俑  /123 “張”字款白釉綠彩粉盒 /124寶相花銅鏡 /125
青瓷對書俑 /126貼花玻璃杯 /127
胡人架鷹素胎俑 /128
青釉褐斑貼花椰棗紋瓷壺 /129褐綠彩水草紋碗 /129
玉樽 /130
青瓷騎馬俑 /131青瓷對樂俑 /132青瓷奏樂俑 /133
第五單元 重心南移后的品質(zhì)生活
“喫(吃)茶去”瓷碗 /135
青花“蒙恬將軍”玉壺春瓷瓶 /136雙龍紋銀托盞 /137
青花雙魚紋大瓷盤 /138 童子荷蓮紋夾衣殘片 /139男式棉長衫 /140
繡花荷包 /141
山形紋綢夾衣 /142
第六單元 從宗族社會到近代化
唐家老屋 /144
粵漢鐵路總工會會員證 /145
第五部分 湘魂
瀏陽文靖書院祭器 /147
祝允明草書《岳陽樓記》/148編鐘 /150
龍紋編磬 /151
王夫之《宋論三篇》手稿 /152 “御賜綏疆賜祜”雙獅鈕水晶印 / “御賜印心石屋”獅鈕水晶印 /153
《海國圖志》書影 /154
行書橫幅“剛正翔實”/155行書扇面     /156 “崩霆”七弦琴 /159
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
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展廳示意圖 /162
第一單元 驚世發(fā)掘
壹 一號墓
貳 二號墓偶人 /169 鐵夯錘 /169
叁 三號墓
木柄鐵刃鍤 /170紀(jì)年木牘 /
肆     墓主 “利蒼”玉印 /175 “長沙丞相”銅印 /176 “轪侯之印”銅印 /177 “妾辛追”印 /178
木杖 /179 小竹扇 /180封泥 /181
龍紋漆幾 /181
帛畫《車馬儀仗圖》/182兵器架 /184
錐畫漆弩機(jī) /185
角質(zhì)劍 / 角質(zhì)長劍 /186箭鏃 / 矢箙 /188
 
第二單元 生活與藝術(shù)
壹 千金之家
陶“半兩”錢 /191竹笥   /191 “冠人”男俑 /192雕衣女侍俑 /192
彩繪木俑 /193
云龍紋漆屏風(fēng) /194
竹熏罩 / 彩繪陶熏爐 /195歌舞俑 /196
叁 衣被錦繡
雙層六子錐畫漆妝奩 /218雙層九子彩繪漆妝奩 /219錐畫狩獵紋漆妝奩 /220 雙層長方形油彩漆奩 /221五子彩繪漆妝奩 /222
五子彩繪漆妝奩內(nèi)梳妝用具 /223金銀色火焰紋印花紗 /224
印花敷彩紗 /225 朱紅菱形紋羅 /226
第三單元 簡帛典藏
漆書奩 /243
壹 天文地理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局部)/244帛書《五星占》/246
《駐軍圖》/248
《長沙國南部地形圖》/249
貳 醫(yī)學(xué)養(yǎng)生
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jīng)》(局部)/250帛書《脈法》/251
帛書《五十二病方》(局部)/252帛書《養(yǎng)生方》(局部)/253
帛書《胎產(chǎn)書》/254
醫(yī)簡《十問》(局部)/255醫(yī)簡《雜禁方》/255
《導(dǎo)引圖》/256
叁 歷史哲學(xué)
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局部)/258 帛書《周易·六十四卦》(局部)/259帛書《春秋事語》(局部)/260
帛書《老子》甲本(局部)/260
肆 陰陽五行
《“太一祝”圖》/262
帛書《相馬經(jīng)》(局部)/264
第四單元 永生之夢
壹 T形帛畫
辛追墓 T 形帛畫 /269利豨墓 T 形帛畫 /271
貳 井槨
木槨 /272
叁 四重套棺
黑漆素棺 /274
黑地彩繪漆棺 /275朱地彩繪漆棺 /276錦飾漆棺 /277
羽毛貼花絹 /278樹紋鋪絨繡 /278
肆 肉身不朽
魚尾紋組帶 /280
生字詞注音釋義 /28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