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史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研究

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研究

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研究

定 價:¥68.00

作 者: 馬志麗,丁耀全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叢編項: 民族宗教學研究博士文庫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8805907 出版時間: 2018-08-01 包裝:
開本: 32開 頁數: 386 字數: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七章,起始于追尋西道堂創(chuàng)立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歷史背景。接著探討西道堂宗教思想淵源,重點在闡述劉智伊儒結合的思想對西道堂的深刻影響,歷代教祖以儒傳教,使伊斯蘭教教義與中華文化深度融合并推動西道堂克服困難、適應社會、向前奮進。從第三章起,該書分別論述西道堂的“烏瑪”宗教大家庭組織及其功能與變遷;西道堂復合型經濟模式的變遷、清真寺經濟及其價值觀倫理觀;西道堂宗教儀式功能與變遷、宗教觀念的代際差異;西道堂教育的特點和作用、伊儒結合、新舊結合及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西道堂與周邊民族的友好交往,尤其與藏、漢兩民族的交融互補,書后有結語作理論的總結。

作者簡介

  馬志麗,1974年5月生,甘肅蘭州人,回族。2005年,畢業(yè)于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獲博士學位?,F(xiàn)任教于蘭州城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于民族宗教學、伊斯蘭文化研究,先后在在《中國宗教》、《回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黑龍江民族叢刊》、《中國穆斯林》等CSSCI及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多篇。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地廳級課題5項,參與***課題2項,被評為中青年教師教學科研骨干、學術帶頭人。榮獲甘肅省高校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甘肅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西道堂地域特征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西道堂的地域特征
一、自然生境
二、社會生境
第二節(jié) 臨潭地區(qū)的民族宗教概況
一、臨潭地區(qū)的多民族
二、臨潭地區(qū)的多宗教
三、臨潭地區(qū)漢、藏、伊三大文化圈的交融
第三節(jié) 西道堂產生的社會背景
一、宗教制度適應社會變革的需要
二、宗教改革與社會改革相統(tǒng)一
三、伊斯蘭教派分化的產物
第二章 西道堂宗教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適應
第一節(jié) 西道堂宗教思想及其淵源
一、經堂教育的影響
二、漢文譯著的影響
三、蘇菲主義的影響
四、“烏瑪”思想的影響
五、“大同”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劉智思想對西道堂的影響
一、西道堂思想淵源
二、劉智思想對西道堂的影響
第三節(jié) 西道堂歷代教長的宗教思想實踐
一、馬啟西先生以儒傳教理性務實
二、丁全功先生受命危難無私為公
三、馬明仁先生重視經濟興辦教育
四、敏志道先生興辦農業(yè)重視林業(yè)
五、敏生光先生重振經濟重視教育
第四節(jié) 西道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
一、西道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
二、西道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適應
第三章 西道堂宗教組織的特點與社會功能
第一節(jié) “烏瑪”宗教組織的特點
一、“烏瑪”宗教組織網絡結構
二、“烏瑪”宗教組織的社會生活與宗教生活
三、“烏瑪”宗教組織的特點
第二節(jié) “烏瑪”的凝聚力與“烏瑪”精神
一、“烏瑪”集體意識
二、“烏瑪”凝聚力
三、“烏瑪”精神
四、“烏瑪”的當代價值
第三節(jié) 宗教組織結構的變遷
一、宗教組織結構及其變遷
二、宗教組織功能的變遷
三、宗教組織社會網絡結構
四、宗教組織地緣結構與權力結構的變遷
五、宗教組織變遷的特點與面臨的挑戰(zhàn)
第四節(jié) 宗教組織的社會功能
一、拱北的社會功能
二、宗教組織的社會功能
第四章 西道堂的復合型經濟模式與商業(yè)精神
第一節(jié) 西道堂經濟的生存之境
一、漢、回、藏互補共生的經濟圈
二、“茶馬互市”貿易的影響
三、區(qū)位優(yōu)勢
第二節(jié) 西道堂復合型經濟模式的特點及功能
一、復合型經濟模式
二、復合型經濟的管理模式
三、復合型經濟的特點
四、復合型經濟的作用
第三節(jié) 西道堂經濟的社會變遷
一、西道堂經濟的歷史變遷
二、西道堂經濟的重建與實踐
第四節(jié) 西道堂清真寺經濟結構及其動因
一、清真寺經濟的收入來源與支出消費
二、信仰與實踐的橋梁:“乜貼”
三、清真寺經濟存在的問題
第五節(jié) 西道堂經濟的價值觀和倫理觀
一、西道堂經濟的價值觀
二、西道堂經濟的倫理觀
三、西道堂商業(yè)精神
四、伊斯蘭教信仰在西道堂經濟中的作用
第五章 西道堂宗教儀式功能與宗教觀念的變遷
第一節(jié) 西道堂的宗教儀式
一、強化儀式
二、過渡儀式
第二節(jié) 宗教儀式的文化認同和社會功能
一、宗教儀式前的準備
二、宗教儀式中的交流互動
三、宗教儀式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jié) 宗教觀念和宗教群體的變遷
一、宗教觀念的變遷
二、對教權階層依附程度的變化
三、宗教觀念的代際差異
四、宗教群體的變遷
第六章 西道堂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第一節(jié) 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一、伊、儒文化結合的教育理念
二、伊斯蘭教對西道堂教育的影響
三、經堂教育的改革
四、適應時代發(fā)展興辦女學
五、興辦新式學校
六、西道堂重視文化教育
第二節(jié) 經堂教育特點、困境和作用
一、經堂教育的特點
二、經堂教育的困境與改革
三、經堂教育的作用
第三節(jié) 女學教育的發(fā)展和作用
一、女學教育的創(chuàng)建
二、女學教育的發(fā)展
三、女學教育的作用
第四節(jié)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一、經堂教育與普通學校教育并存
二、教育基金委員會的成立
三、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第七章 西道堂民族關系的歷史交往與特點
第一節(jié) 西道堂與漢、藏民族的歷史交往
一、西道堂重視和諧民族關系
二、西道堂與漢、藏民族的經濟交往
三、西道堂與漢藏民族的歷史交往
第二節(jié) 西道堂與漢、藏民族的族際關系
一、族際認知
二、族際通婚
第三節(jié) 西道堂與藏、漢民族關系的特點
一、經濟上共生互補
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
三、民族交往中文化的寬容性
結語
附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