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晚清臺灣之社會轉型
近代臺灣社會形態(tài)轉型新探
試論劉銘傳與近代臺灣鐵路建設
晚清閩人與臺灣的城市化進程
丁日昌的治臺政績——兼論光緒初年閩撫“冬春駐臺”之例
嘉道時期臺灣地方官對理番政策的思考與調整主張——以噶瑪蘭及水沙連地區(qū)為中心
1874年、1884年兩次外敵入侵對清廷治臺政策影響之比較
淮軍十三營與清末臺灣的海防建設及后山開發(fā)
第二部分 日據時期臺灣社會轉型
碑刻文獻所見之日本在臺殖民統(tǒng)治與社會變遷
日據初期臺灣社會變局對郊商的沖擊與影響(1895—1897)——以彰化鹿港許志湖家族為例
日據初期福建對臺之私人貿易——以泉州永寧施家貿易文書為中心的探討
日據時期臺灣的農業(yè)技術變遷與農村社會——以蔗農為中心
宗主國中小資本在殖民地——以日據時期臺灣“米糖相剋”問題為例的研究
日據時期臺灣茶業(yè)同業(yè)組織業(yè)務演變述論
日據時期臺灣宜蘭地方社會轉型初論(1895—1936)——以社會經濟與教育文化為視域
二林事件與20世紀20年代之臺灣社會——以《臺灣民報》社論為視角
第三部分 光復初期臺灣社會轉型
光復初期臺灣的社會轉型與“二二八事件”
林獻堂眼中的國民黨與臺灣——以《灌園先生日記》資料為中心
從公會堂到中山堂:公共空間的歷史轉變——以臺灣光復前后的文化為中心
近代國人對鄭成功形象的塑造與精神的傳承——以報刊文獻中的鄭成功傳記為中心
內戰(zhàn)時期臺灣《公論報》的“左傾”思想言論析論——以對和戰(zhàn)的評論為中心
臺干班與光復初期的閩臺社會——以“云鵬家書”為中心
臺灣省編譯館設立的幾個問題
臺灣光復初期善后救濟業(yè)務之探析